脉旺镇
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五十六里脉旺镇。旧属沔阳县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在湖北省汉川市西南部、汉水北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脉旺,人口1.1万。因汉水堤南岸朝雾笼罩,以“脉气旺盛”之意得名。清代曾为沔阳县治。1951年划归汉川县后建镇。后为汉川县第五区。1956年为脉旺区。1958年改置东风公社。1959年复脉旺镇。1975年改脉旺镇公社。1979年仍设脉旺镇。地处江汉平原地区。主产棉花、稻、大麦、小麦等。有轧钢、钢管、钢木家具等厂。荷沙公路经此。汉水可通航。
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五十六里脉旺镇。旧属沔阳县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在湖北省汉川市西南部、汉水北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脉旺,人口1.1万。因汉水堤南岸朝雾笼罩,以“脉气旺盛”之意得名。清代曾为沔阳县治。1951年划归汉川县后建镇。后为汉川县第五区。1956年为脉旺区。1958年改置东风公社。1959年复脉旺镇。1975年改脉旺镇公社。1979年仍设脉旺镇。地处江汉平原地区。主产棉花、稻、大麦、小麦等。有轧钢、钢管、钢木家具等厂。荷沙公路经此。汉水可通航。
①即察罕脑儿。今河北沽源县北囫囵诺尔。金代称白泺,元代称白海、察罕脑儿。金世宗建避暑宫景明宫、元世祖建察罕脑儿行宫(又称白海行宫)于其地。②蒙古名插汉脑儿,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(又作库尔查干诺尔
即今福建福州市东闽江口之琅岐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 “五虎山” 条: 琅琦山 “亦在府东海中。一名罗崎山”。
明置,属广宁右屯卫。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。《明史· 神宗本纪》: 万历三十七年(1609),“拱兔陷大胜堡,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,败绩”。
在今河北景县城东南十五里前村乡东北、后村北。为北魏至隋封氏家族的墓地。现存有封土的墓十六座。1948年曾出土文物三百多件,有铜器、瓷器、陶器、玻璃器及墓志等。其中莲花青瓷尊纹饰华美、造型精致,是当时北
①唐调露二年 (680) 改大武军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。天授二年 (691) 改为平狄军。②一作天威军。唐天宝八载 (749) 改振武军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治所在今青海湟源县
在今贵州福泉县东五里。横截驿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平越府“地松河”条下:羊场河“(明)弘治十年,建石梁于其上,曰通济桥,流通马场江, 入麻哈江”。
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“长平墟隘在县东北四十里。路出邵武府之泰宁县及将乐县。”
在今山东长岛县长山岛东北海中。其西有小竹岛。苏轼《北海十二石记》: “登州下临大海, 目力所及,沙门、鼍矶、车牛、大竹、小竹凡五岛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沙门岛,“其相联属则有鼍矶岛、牵牛岛、大竹岛、
即梁山。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。
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教儿墕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柏杨岭堡 “在老营堡西北。万历二年置,周不及一里。沿边破卤营、好汉山等三十一处皆极冲。…… 《志》 云,堡旧设于柏杨镇,后因山高无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