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胡卢河

胡卢河

①即今河北南部之滏阳河。五代周至宋、金为衡水、宁晋间之漳水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,“契丹自晋、汉以来屡寇河北,轻骑深入,无藩篱之限,郊野之民每困杀掠。言事者称: 深、冀之间有胡卢河,横亘数百里,可浚之以限奔突。是月,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、彰信节度使韩通,将兵夫浚胡卢河”。胡三省注: “胡卢河,俗谓之葫芦河,即衡漳水。在东光县西三十里。” 又 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“淳化二年,从河北转运使请,自深州新砦镇开新河,导胡卢河,分为 一派,凡二百里抵常山,以通漕运。”

②唐时别称滏、漳水下游 一段 (约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) 为长芦水,五代、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。元、明以后专称胡卢河。对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入卫,遂专为滏河下游。明初以后,滹沱河常南决入河,下泄河道狭窄,致使宁晋县至冀州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,称为宁晋泊。清时拓展下游河道,积水渐消。至近代又复河形,而名为滏阳河。


古水名。五代始兼称滏、漳下游一段(相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)长芦水为胡卢河。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(今属河北)入卫,为滏水下游。因该河段上承大陆泽水,北有槐水等注入,故水面辽阔。周世宗曾疏浚以防契丹。元、明以后专称胡卢水。明初始,滹沱河常南决入河,又兼为大陆泽其北总水所汇,下游河道逐渐狭窄,使宁晋县至冀州市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,因主要在宁晋县境,故又称宁晋泊。清时拓展下游河道,积水渐小。至近代又复成河形,改名滏阳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索美村

    即今四川得荣县驻地松麦。《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》 得荣县: “县治设于索美村。” 1958年建团结乡,1984年改为松麦乡。“松麦” 即 “索美”的异译,藏语意为 “开朗清新”。

  • 夷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绥阳县(今贵州凤冈县西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四年复置,移治都上县(今凤冈县东南)。十一年移治绥阳县(今凤冈县北馁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、绥阳、湄潭等县地。五代后废

  • 鸣泽

    在今河北涿州市西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封四年 (前107),“遂北出萧关、历独鹿、鸣泽,自代而还,幸河东”。注引服虔曰: “鸣泽,泽名也。皆在涿郡逎县北界也。” 《水经·圣水注》: 洛水 “上承鸣泽

  • 太丘县

    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,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。属沛国。西晋废。

  • 沟沟崖

    又名沟崖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十八里。德胜口村居沟口,是进入沟沟崖必经之地。有上崖、中崖、下崖之分。明、清时建有瑞峰庵、斗姥宫、娘娘庙、玉虚观等大小庙宇七十二座,今多已不存。相传这里原有飞瀑垂帘、寒泉

  • 静安军城

    五代周于李晏口置,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。《旧五代史· 周书 · 世宗纪二》: 显德二年 (955),“以李晏口为静安军,其军南距冀州百里,北距深州三十里,夹胡卢河为垒,……及垒成,颇扼要害。自是敌骑虽至

  • 荆台 (臺)

    在今湖北监利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4江陵府: 荆台 “在监利县西三十里土洲之南。《孔子家语》 云 ‘楚王游荆台。……’ 即此地也”。

  • 武关河

    ①一名石沟河。在今陕西留坝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 武关河 “源出厅西南一百里莱子岭,合褒城五十三坝水注之,至武关驿南,合于褒水”。②源出今陕西丹凤县北,东南流至商南县西入丹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

  • 方山戍

    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垂山水“又南径方山戍西”。

  • 药 (藥) 山

   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0澧州: 药山 “在澧阳县南八十里。昔多芍药,故名”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57常德府: 药山 “唐僧惟俨道场。刺史李翱曾访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