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山县

罗山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申州。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2信阳军罗山县: “因山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义阳郡。唐移治今罗山县,属申州。北宋开宝九年 (976) 废。雍熙二年 (985) 复置,属信阳军。元为信阳州治,而移县治于县城西南隅。元末,州县俱废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置,属信阳州,仍还故治。清属汝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沾益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境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罗山县: “夷名落蒙山,乃磨弥部东境。” 明永乐初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富源县旧城山。属沾益州。明属曲靖府,永乐初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东南部,南邻湖北省。属信阳市。面积 2065 平方千米。人口71.7万。辖9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南朝宋置宝城县,治今罗山县城西,属义阳郡;齐改为保城县。北齐改置高安县,属齐安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高安县为罗山县,属义阳郡。因县西南有小罗山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罗山县:“因山以为名。”唐移治今罗山县城,属申州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先后属义阳郡、信阳郡,开宝九年(976年)废罗山县,雍熙二年(985年)复置罗山县。元属信阳州,至元二十年(1283年)以罗山地当驿道要冲,徙信阳州治此,罗山县迁治西南,称罗山新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信阳州迁回故治,罗山县亦还旧治(即今罗山县城)。清属汝宁府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潢川专区,1952年属信阳专区,1969年属信阳地区,1998年属信阳市。地处大别山前岗地平原区,有淮河及其支流、浉河、竹竿河、小黄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茶叶、板栗、药材、蜂蜜。有陶瓷、酿酒、印刷、塑料、纺织、化肥等厂。宁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312国道及信叶、开龚、罗淮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灵山寺、御碑亭、九里关、后李商周墓地等。纪念地有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旧址、《罗山协议》签订旧址。县境南部辟有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造哈岭

    一作木素尔山。即今新疆拜城县北之天山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木素尔山 “又曰造哈岭。乾隆二十三年,兆公惠奏: 搜捕厄鲁特,自巴尔呼特岭过造哈岭是也”。

  • 厚坡集

   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。旧属邓州。清乾隆 《邓州志》 卷5 《集镇》: 厚坡集 “在州西六十里,有集”。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1: 同治元年 (1862) 八月,太平军由淅川马蹬 “入邓州之厚坡

  • 都彝县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兰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。后废。

  • 僧道桥镇

    又名公道桥。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 《扬州府志》 卷16 《都里》 引万历 《江都县志》 有僧道桥镇。

  • 淮南郡

    ①三国魏黄初四年 (223) 改淮南国置,治所在寿春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巢湖、肥西以北,塘河以东,凤阳、滁州市以西地区。太和六年 (232) 为楚国,嘉平元年 (249)复为淮

  • 那吉屯

    即今内蒙古阿荣旗驻地那吉镇。1941年日伪将阿荣旗由红花梁子迁此。“那吉”,鄂温克语意为“鱼窝子”。

  • 酉阳州

    元置,属怀德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)复为酉阳州, 八年(1375)升为宣抚司,天启初又改为宣慰司。清乾隆元年(1736)升为直隶州

  • 大堰垱市

    即今湖南澧县西北三十三里大堰垱镇。民国《澧县县志》卷3《商埠》:大堰垱“离城三十里,最繁盛”。

  • 松源镇

    ①五代王闽置,故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升为松源县。②北宋置,属程乡县。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(1)在浙江省庆元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

  • 平岚墟

    即今广东中山市南三乡镇(平岚)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香山县“墟市”有平岚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