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为县
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邪施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罗为县 “以界内罗为水为名”。显庆五年 (660) 废。
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邪施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罗为县 “以界内罗为水为名”。显庆五年 (660) 废。
北宋置,属乾宁军。即今天津市西子牙河东岸当城。
隋置,属舂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八里清潭镇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废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舂陵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废。
又作忽鲁哈卫。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改忽儿海卫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年)由忽儿海卫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。属奴儿干
明嘉靖末筑,属宁洋县。在今福建漳平市北新桥镇城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 龙岩州》: 城口隘 “在宁洋县东五十里,接大田县。……今有城口桥”。明嘉靖末年修筑。在今福建省宁洋县东北。
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张广才岭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海兰窝集 “在宁古塔城西北二百里,西接毕尔罕窝集,东接玛展窝集。绵亘数百里”。海兰河源于此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绣州置,治所常林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绣州置,治常林县(今广西桂平市南)。辖境相
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郊区。宋时都人游集之所。正月十六日灯会后,游人尤盛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6:“收灯毕,都人争先出城探春,……州东宋门外,快活林。”
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昌宁县:“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。山有两岫,望如乳形,因以为名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),唐主遣兵三路,“由晋、绛两乳岭出慈、隰,共救晋安寨”。即此。
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镜镇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 罗镜所 “在州西南七十里。明万历中,自西宁县移函口千户所于此,亦曰新函口所。城周三百六十余丈,今废,设汛兵防守。乾隆五年设州判驻此”。
北齐时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。《北史·齐后主纪》 载: “乃更增益宫苑,造偃武、修文台。其嫔嫱诸院中,起镜殿、宝殿、玳瑁殿,丹青雕刻,妙绝当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