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化郡
西魏置,治所在绥化县 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 卷46蒲州虞乡县: “绥化故城,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。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周废。” 王仲荦 《北周地理志》 云: “按: 《寰宇记》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。”“周”,即北周。
北魏置,治绥化县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。北周省。
西魏置,治所在绥化县 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 卷46蒲州虞乡县: “绥化故城,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。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周废。” 王仲荦 《北周地理志》 云: “按: 《寰宇记》之后魏实指西魏言之也。”“周”,即北周。
北魏置,治绥化县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永济市等地。北周省。
①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玉山“山多白石如玉,所谓燕石次玉者也。下有玉山店”。②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山阴县:玉山“在县北三十三里。《旧经》云:唐贞元元年
明置,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清河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: 清河堡在“司东南三百里,南临太子河,堡西有白塔佃可按伏,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”。明时此处为战略要地。《明史· 杨镐传 》: 万历
即今湖北竹溪县西北竹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竹溪县:长望川在“县西三里。川深土美,一溪中出,即竹溪河也”。
亦作罗克伦河。即今新疆昌吉市西三屯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“回语谓涌出为罗克伦,言其地有瀑泉上涌也。其河二源亦出孟克图岭之麓。……又北流,分为二支,东支曰三屯河,西支曰御塘河,各北流,径罗
明置,属甘州前卫。在今甘肃临泽县北。《皇明职方地图》 甘肃边镇图有柳树堡。
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改魏州为兴唐府,建号东京,三年改东京为邺都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按兴唐府本与两汉、六朝时的邺非一地,但两汉魏郡治邺,曹操称魏王,都邺。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
一作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“公会郑伯于时来”。《左传》作“”。杜注:“时来。也。荥阳县东有厘城。郑地也。”《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道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 (后改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宁远、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。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道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
南宋咸淳元年(1265)以度宗潜邸升庆远军置,治所在宜山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、忻城、河池、南丹、天峨、凤山、东兰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、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
在今广西象州县西。清乾隆 《柳州府志》卷1: 狼村隘 “在城西四十里狼村塘前。两旁石山,中穿一径,为西乡要隘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。清时为戍守要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