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寺堡
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:红寺堡“东南至韦州七十里,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。弘治十四年,套虏举众寇固原,往返必经之地。十七年,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。正德二年,总制、右都御史杨一清奏委指挥郑廉筑之”。后废。
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:红寺堡“东南至韦州七十里,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。弘治十四年,套虏举众寇固原,往返必经之地。十七年,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。正德二年,总制、右都御史杨一清奏委指挥郑廉筑之”。后废。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一名傅岩。即今山西平陆县治圣人涧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 (武丁)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,得说于傅险中。”即“傅岩”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盘石县有平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平岗山“在盘石县西三里。李阿傅仙宗居之,阿于此升仙”。
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伏虞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:在伏虞县东南六十五里。甚险,夷僚被征讨,即入此山中也”。隋伏虞县以此名。
1936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宁陵、睢县二县合置,治所即今河南睢县。1937年撤销,复置宁陵、睢县。1936年由宁陵、睢两县合置。治今河南睢县驻地城关镇。1937年裁撤,分别复置宁陵、睢两县。
又名雷塘。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雷潭 “在宜春县东北五里,秀江至此成潭。旧传龙潜于内,上有峭壁石罅,龙鳞印石成痕,亦名雷塘。唐韩愈有雷塘祷雨文”。
①五代周显德中置,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门外。北宋诸帝常幸此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6:“收灯毕。都人争先出城探春。州南则玉津园外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》:建隆元年(960)四月,“幸玉津园”。即此
明宣德五年(1430)筑,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六十里小白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小白阳堡“其边墩马圈儿、石塘子为最冲”。
在今四川邛崃市城内里仁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邛州:文君井“在临邛。陆务观诗:落魄西州泥酒杯,酒酣几度上琴台。青鞋自笑无拘束,又向文君井上来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嘉定州:文君井“在邛崃县南二里,郡卓文君
在今新疆和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皮什雅“在和阗城西南一百六十里。有城垣,不当孔道。其南即玉陇哈什、哈喇哈什两河发源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