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红安县

红安县

1931年12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解放黄安县城后改名,治所即今湖北红安县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名黄安县。1952年复改红安县。


在湖北省东北部、大别山南麓,北邻河南省。属黄冈市。面积 1787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3万。辖10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由麻城、黄冈、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,治今址,属黄州府。因于古黄国辖地建县,为求“地方宁谧,生民安妥”,故名黄安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江汉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31年11月,中共红四方面军在黄安战役夺取县城后,于12月首次改黄安为红安。1932年,国民党政府仍称黄安。抗日战争时期(1939年)曾划分为安礼、安麻、陂安南三县。1946年三县撤销,复称黄安县。1949年属孝感专区。1952年改属黄冈专区,同年再改黄安为红安。1970年属黄冈地区,1995年属黄冈市。地处大别山地,倒水南北纵贯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花生为主。是湖北省花生的主要产区,也是全国油料大县。工业有采矿、卷烟、机械、轻纺、化工、建材等。京九铁路汉麻支线经此。阳福与宋大公路相连。素有“将军县”之称,涌现出230多位英勇善战的将军,建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,董必武、李先念纪念馆和旧居纪念地。名胜古迹有双城塔、桃花塔、吴氏祠、天台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桓公泉

    在今河北怀来县 (沙城) 东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清夷水又西南得桓公泉。 盖齐桓公霸世,北伐山戎,过孤竹西征,束马悬车,上卑耳之西极,故水受斯名也。水源出沮阳县东,而西北流入清夷水。

  • 般阳路

    一作般阳府路。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改淄莱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取汉般阳县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黄河以南,鲁山以北地。明洪武

  • 涡阳郡

    北魏景明中置,治所在涡阳县 (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、怀远、宿县、固镇、颍上、濉溪、涡阳、利辛等县地。南朝梁改西徐州。(涡guō) 北魏景明中置,治涡阳城(

  • 苞孚县

    唐天祐中改褒信县置,属蔡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。北宋复为褒信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改褒信县置,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镇。属蔡州。北宋复名褒信县。

  • 修水县

    1914年以义宁县改置,属江西浔阳道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县有修水,因名。在江西省西北部,北邻湖北省,西邻湖南省。属九江市。面积4504平方千米,为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县。人口76.

  • 大柘乡

    即今广东平远县(大柘镇)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1平远县:大柘乡在“城(今仁居镇)东南八十里”。1954年平远县由仁居镇迁治于此。

  • 剑门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北剑门关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剑门关。明废。

  • 自乐山

   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十里。《明统志》作“目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元江军民府: 自乐山“状如中原之崆峒,今名栖霞山。《志》云,山与蒙乐山同脉,故名”。

  • 司吾侯国

    东汉改司吾县置,属下邳国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王庄镇㟃峿村。三国魏复为司吾县。

  • 赤坎

    即大赤磡。今广东斗门县西北大赤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