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称多县

称多县

1938年析玉树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周均 (今青海称多县)。以称多部落为名。


在青海省北部、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,东南邻四川省。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辖4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周均。称多,藏语意为“万人聚会”。相传元朝时,帝师、大宝法王八思巴曾到此传经,当时聚集了约万名信徒,后许多信徒居留于此,并逐渐形成数族(部落),其中一族即取名称多,以示纪念,置县时因名。元属朵甘地域,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元帅府管辖。明洪武年间,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后,属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管辖。民国初隶属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,旋改隶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。1917年后归玉树理事辖。1931年属玉树县辖。1938年由玉树县析置称多县,治周均庄。1951年隶玉树藏族自治区,1955年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地处青南高原中南部,巴颜喀拉山横贯境北,多山,间有滩地。通天河流经境南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牧养藏系羊、牦牛、马。河谷地带兼营农业,农产青稞、马铃薯、豌豆、油菜籽等,并产猞猁、马熊、雪豹、水獭、白唇鹿、野牦牛、野驴、麝、白马鸡、盘羊、石羊、蓝马鸡以及冬虫夏草、雪莲、藏茵陈、党参、大黄、羌活等野生动植物。盛产裸鲤。工业有水电、机械修配、建材、畜产品加工等。有公路接青康公路。名胜古迹有竹节寺、拉布寺旧址、赛康岩画、角吾雪峰、兰达白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素固部

    唐室韦部落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境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最西有乌素固部,与回纥接,当俱伦泊之西南。”

  • 南豳州

    西魏文帝大统十四年 (548) 置,治所在新平郡 (今陕西彬县)。以北别有豳,故此为南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、永寿、长武、旬邑等县地。废帝三年 (554) 废北豳州,遂称此为豳州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

  • 低坂

   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底本乡。明置低坂巡司于此。后废。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北下底本。清初设巡检司于此,后废。

  • 赤木口

    在今宁夏永宁县西北贺兰山中段三关口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1:宁夏总镇有赤木口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赤木口“在宁朔县西南贺兰山,山径五十余处,而赤木口尤为冲要,可容千马。明嘉靖中,巡抚杨守礼扼险筑关

  • 贞丰县

    1913年改贞丰州置, 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贞丰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、北盘江下游西岸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1509 平方千米。人口34.6万,有汉、布依、苗、仡佬

  • 铸剑池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莫干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乌程县: 莫干山 “在府西南百五十里。上有铸剑池,旁有磨石,相传吴王铸剑处”。

  • 烽台 (臺) 山

    亦名柏山。在今辽宁朝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柏山 “亦名烽台山。山有十六峰,盘郁四十余里。山顶有辽安州城废基,断井颓垣,犹可辨识,山半有辽买岩寺旧址,乾统八年耶律劭碑尚存”。

  • 牟首池

    即牛首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辇道牟首。”臣瓒注:“牟首,池名,在上林苑中。”即“牛首池”。

  • 茶溪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茶溪“源出高望山,即会溪上流,东南流入沅陵县界”。注入酉水。

  • 沈旦堡

    即今辽宁灯塔县西北沈旦堡。民国《辽阳县志》卷3:沈旦堡“距城六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