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城
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长垣县 “有祭城”。
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长垣县 “有祭城”。
北宋置,在今陕西府谷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4:府谷县有“安丰、宁府、百胜三寨”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府谷县北。
又作哈剌浑山,哈剌温只敦。即今内蒙古东北部之大兴安岭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岁癸亥(1203),“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,妻子为汪罕所虏,挟劝子脱虎走,粮绝,探鸟卵为食,来会于 (班朱尼河) 河上”。《史集
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析河内郡置,治所在州县 (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温县、武陟二县地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属怀州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天平初析河内郡置,治州县(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)。属
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正科乡。宣统元年 (1909)改流,地属登科府。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终南山仰天池上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 “唐为龙池寺,明初秦愍王改建。有上、下二寺,相去五里,金碧庄严,为长安诸寺之冠。”
①一名祖山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城区西北武林门内。为一小土山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8:“虎林山,《旧经》 云: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。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。”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2引杨至质
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2柳州:如来山“在洛容县南。《旧经》云:有神女显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如来山“在雒容县北七十里。高耸峭拔”。
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,治临镇(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)。取“红色甘泉”之义。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,设立红宜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。取“红色甘泉”之
清道光二年(1822)置,属永顺府。治所在古丈坪(今湖南古丈县)。光绪《古丈坪厅志》卷2:“古文坪厅以厅治古仗坪得名。”1913年改古丈县。清道光二年(1822年)置,治今湖南省古丈县南古丈坪。属永顺
十六国后赵时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后宫前。《邺中记》 载: “石虎金华殿后有皇后浴室,三门徘徊反宇,栌檗隐起,彤采刻镂,雕文粲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