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武川
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四年 (809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,置使领沙陀军,“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”。
指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。唐元和四年(809年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沙陀骁骑千二百,号沙陀军,置使以领之,而处其余众于定襄川。于是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,即此。
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四年 (809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,置使领沙陀军,“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”。
指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。唐元和四年(809年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沙陀骁骑千二百,号沙陀军,置使以领之,而处其余众于定襄川。于是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,即此。
三国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 引 《魏略西戎传》:“从玉门关西北出,经横坑,辟三陇沙及龙堆,出五船北,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,转西与中道合龟兹,为新道。” 东起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口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程乡县: “东南有丰顺巡检司,本在县西北平远县界,后迁松口市。”
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大塘镇新塘村蛇岭。建于北宋,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。现存六层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黄岗圩。明洪武初于此置巡司,十七年 (1384) 移南津水口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牛家庄(今辽宁昌图县西)。二十六年(1393)移治三万卫城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)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牛家庄(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
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府》:八方泊,“凡经雨潦,西南商河县界之水,自沙河镇来注;东南府城北壕之水, 自北关来注于泊。泊北有遥堤,穴为水道,达于阳信县界,截河东流,经沾化北青泥沟入海”
明改元青州站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“散三” 站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又北径南津城西,西对橘洲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 (950),“马希广遣刘彦瑫召水军指挥使许可琼帅战舰五百艘屯城北津,属于南津”。
从今江西南昌市至九江市。因九江简称浔,故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动工,至1911年修至德安,长52.7公里。1916年全线通车。长约128公里。旧铁路名。在江西省北部,从南昌到九江。1908
亦作峪口、洳口。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峪口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三河县图: 北有茹口。清 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三河县: 洳口镇在 “县北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