祐川县
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盖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②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基城县置,属岷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9岷州祐川县: “取县西祐川为名也。” 后没入吐蕃。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复置,为岷州治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废。
古县名。唐先天元年(712年)避玄宗李隆基名讳,以基城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北。属岷州。上元二年(761年)地入吐蕃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复置。南宋属西和州。蒙古废。
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盖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②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基城县置,属岷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9岷州祐川县: “取县西祐川为名也。” 后没入吐蕃。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复置,为岷州治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废。
古县名。唐先天元年(712年)避玄宗李隆基名讳,以基城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北。属岷州。上元二年(761年)地入吐蕃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复置。南宋属西和州。蒙古废。
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北宋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鱼梁河与清水江汇流处。北宋后废。
一作鄂端诺尔、火敦脑儿。蒙古语谓星为鄂敦,水滩曰他拉,诺尔意为池,即星宿海。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。《清一统志· 青海厄鲁特》: 黄河源 “名阿尔坦河,流入鄂敦他腊”。
元置。即今江苏无锡县西北洛社镇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信州陆路有 “洛社”。
亦作思陵山。又名西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浔州有 “思灵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。宋淳化初,州守姚嗣宗游此,亦曰姚翁岩。有泉
即安岳山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 岳山 “在安岳县西南一里。县以此得名”。即“吴山(2)(2)”。
即塔里寒。今阿富汗西北迈马纳西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 “塔里干”。
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三河镇。1934年伪满设额尔古纳左翼旗驻此。
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圣历二年 (699),吐蕃论赞婆来降,“以为右卫大将军,使将其众守洪源谷”。胡三省注: “洪源谷在凉州昌松县界。”
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戊子圻“相传关羽驻兵处”。
原名苏鲁克。 一作杨木厂。 在今辽宁彰武县境内。清康熙三十一年 (1692) 科尔沁宾图郡王、土默特达尔罕王献为 “三陵” 牧养地,改名养息牧场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