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窟溪
源出福建武平县西北。南流经广东蕉岭县西,又南经梅州市东三十里,南入梅江。
源出福建武平县西北。南流经广东蕉岭县西,又南经梅州市东三十里,南入梅江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白马峡在“府南八十里。上流受山麓八十一源,水并出峡间。两山拱合,中辟如门。石壁㟏岈,溪流汹涌,其间曾不容舫”。
亦作罗蒙山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罗目县: 罗蒙山 “在旧县北二里。俗语讹呼为罗目山”。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(沙坪镇)。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,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。《
唐天宝二年(743)改咸驩县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演州西。乾元初属驩州。广德间属演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二年(743年)以咸驩县改名,治今越南义安省演州西。属驩州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 铁龙隘 “在县东北,接江西安远县界,或以为铁炉隘。万历初,贼叶楷据此作乱,寻讨平之。今隘废”。
唐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后改名宜定州都督府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东北二十五里大江滨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黄陂县: “端平三年,寓治青山矶。” 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一年 (1274) 十二月,“阿术率万户晏彻儿等四翼军对青山矶泊”。即此。明、清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东汉末曹操筑于邺城内西北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五年(210),“作铜雀台”。十八年,“作金虎台”。其后又筑冰井台,故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(邺)城之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。唐咸通中建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岩洞幽邃,乃裴通旧学之所。”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中心化城盆地。南对芙蓉峰,东有东崖,西为神光岭,北倚白云山,四山环绕如城。古人有“内外峰围涌
即今福建武夷山市搏南崇阳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 崇溪 “在县治东南。有二源: 一出县东北岑阳山,承诸山溪壑之水西南流,绕城北一里,而为东溪; 一出分水岭,东南流,汇诸溪之水,经县西北十里大富桥
即今四川犍为县北舞云乡。清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2: 舞雩场在 “县东三十里,通井研”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4),红灯教陈廷璧等起义于此,打毁教堂,围攻犍为县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