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桥

石桥

①一名沙河石桥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·契丹》:“(兀欲)与其祖母述律(太祖皇后)相距于石桥。述律所将兵多亡归兀欲。兀欲乃幽述律于祖州。祖州,阿保机墓所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石桥“在临潢南。宋胡峤《入边录》:‘石桥,沙河之桥也,南则姚家洲’”。

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。《晋书·桓石虔传》:“袁真以寿阳叛,石虔以宁远将军、南顿太守帅诸将攻之,克其南城。又击苻坚将王鉴于石桥,获马五百匹。”

③即今江西铜鼓县西石桥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义宁州西南铜鼓营西有石桥。

④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)九月,“时(史)思明游兵已至石桥”。胡注:“《水经注》: ‘谷水东径洛阳广莫门北,汉之谷门也,东径建春门石桥下,即上东门也。’此言汉、晋洛阳诸门,非隋、唐所徙洛城也。上东门之地,唐为镇。”

⑤一名河桥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城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,石敬塘攻剑州,“李肇、王晖陈于河桥”。注:“路振《九域志》:王师陷剑门,赵廷隐帅兵据石桥。”即此。

⑥又名西石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石桥河上。《晋书·姚泓传》:东晋义熙中刘裕伐秦,“泓自灞上还军,次于石桥以援之”。即此。


(1)古桥名。(1)在今安徽省寿县北肥河上。东晋太和六年(371年)桓温遣桓伊、桓石虔败前秦将王鉴、张蚝“于石桥”,即此。(2)又名西石桥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石隄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三年(417年),刘裕北伐至潼关,王镇恶帅水军趋长安,“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,镇恶追之。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”,即此。(3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年)史思明攻洛阳,“游兵已至石桥”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(1)在吉林省扶余县西北部。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40。清道光十一年(1831年)形成屯落。初名李豆腐坊。民国年间募捐修万善石桥,遂以桥名屯。产花生。扶弓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部。属姚桥镇。人口 1100。为原石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桥得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蚕茧等。有农机、电子、制鞋、织毯、服装等厂。丁龟等公路经此。(3)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、青山南麓。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010。原名涵子口,以有沟通上下南子圩的石涵得名,后改建石桥,即以桥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榨油、面粉、巾被、农机等厂和采石场、鱼苗场、珍珠养殖场等。为大公圩农贸集市。城大、石兴公路经此。(4)在江西省铜鼓县城西部、石桥河南岸。属温泉镇。人口900。清康熙年间赖姓建村,以村有石桥而得名。产粮食、香菇、茶叶和鲜鱼,所产瓜果品质优良。有砖瓦、凉席、粮油加工、酿酒等厂。附近陈槽产优质条石。铜幽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郢

    南北朝时北魏所置西郢州(治所在比阳县,今河南泌阳县西)和北郢州(治所在安贵县,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的合称。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:出帝“除胜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三荆、二郢、南襄、南雍七州诸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开

  • 松漠

    即千里松林。亦曰平地松林。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与河北围场县境之大兴安岭南段地区。唐于今内蒙古林西县南百二十里置松漠都督府。南宋初洪皓以建炎三年 (1129) 使金被留,绍兴十二年(1142) 始归,

  • 吊鸟山

    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注引《广志》:“有吊鸟山,(叶榆)县西北八十里,有阜山,众鸟千百群共会,鸣呼啁哳,每岁七月、八月晦望至,集六日则止,岁凡六至。雉雀来吊,特悲。其方人夜燃火伺

  • 将军岩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南麓。1979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及岩画。

  • 他古新

    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即今新疆托克逊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他古斯”。

  • 王江泾镇

   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县:“相传以王、江二姓居此而名,今为运河所经,曰王江泾市。”以傍运河,为往来冲要之地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。清嘉兴府同

  • 石浦前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治所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石浦镇。清废。又名昌国前千户所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南石浦。属昌国卫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废。

  • 温河卡伦

    清光绪十年 (1884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岸温河村。

  • 云内口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云内口“在州西七十里龙门山北,云中水所经也。亦名寨西口”。

  • 疏 (疎) 山寺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五十里浒湾镇南。始建于唐中和二年 (882),原名白云寺。南唐昇元元年 (937) 改称疏山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