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下江市
即今湖南洞口县东四十四里石江镇。镇东峭石壁立,溪水沿崖东流,故名石下江。清道光《宝庆府志》卷71:石下江市“店户约二百余”。
即今湖南洞口县东四十四里石江镇。镇东峭石壁立,溪水沿崖东流,故名石下江。清道光《宝庆府志》卷71:石下江市“店户约二百余”。
又作达那仁则、达那仁青孜、达那仁钦则谿、打那仁钦孜谿。治所即今西藏谢通门县东仁钦则。“仁侵孜”,藏语意为宝山顶。1960年并入谢通门县。
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麻濛水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出罗琴山,流经县西南四十里丰头港入海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太子坪南。因两大石相对如门,故称天门石。其左有天门寺。明陈文烛《游峨山记》:“入天门石,度天仙桥。”王世性《游峨眉山记》:过通天堂,“右折二石矗天,开一鎼为天门石,转而过为七
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。《清史 ·图钦保传》: 乾隆间征金川: “至萨克萨谷,其北曰茹寨,麦方熟,设碉以卫,图钦保力攻克之,焚沿河各寨。”即此。乾隆四十五年 (1780) 于此设庆宁营,驻守备。
即弘静县。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附近。王仲荦《北周地理志》卷1:“《隋图经》云“宏静县本汉城,居河外三里,乃旧薄骨律仓城也。后魏立宏静镇,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,隋立县。”即“弘静县”。
一作大佃堡。明万历六年(1578)置,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坦甸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奠堡”条下:“大佃堡在宽佃东南三十里。”
宋置,属阳江县。在今广东阳江市或阳东、阳西二县境。后废。
北宋筑,属银城县。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七十里。金正大三年 (1226) 升为建宁县。北宋康定中置,在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。金末升为县。
在今河南汝南县北汝水之旁。《金史·哀宗纪》: 天兴三年 (1234),“帝自缢于幽兰轩。末帝退保子城,闻帝崩,率群臣入哭,谥曰哀宗。哭奠未毕,城溃。诸禁近举火焚之,奉御 (完颜) 绛山收哀宗骨痤之汝水
指萨尔温江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外一段。《东华录》: 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正月壬午载,云贵总督刘藻等奏: “永昌、顺宁二府所属耿马、孟定等土司地方,界连缅国,惟藉滚弄江为天堑。” 《东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