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百丈山

百丈山

①又名百丈岭。在今江西新余市东南七十里,接峡江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新喻县:百丈山“顶阔百丈,因以为名。顶上有葛仙井,井畔有庙”。

②又名大雄山。在今江西奉新县西一百二十里,与修水县接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大雄山“在县西百四十里。上有吴猛修道处。此山雄杰葱秀,不与群山邻,因以名之。又名百丈山,以水倒出飞泻千尺也。唐宣宗潜游至此赋诗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百丈山,“《县志》,百丈山周四十里,与义宁州接界。危峦秀嶂,杰出西北。最高者曰大雄峰,前则平原坦夷,四山环拱,东有迦叶峰,南有灵亭、驻跸峰,北有野狐崖、凤凰埚、笋石,西北有流觞曲水”。

③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百丈山“在县北三十五里。有百丈漈”。1958年建百丈漈水库,瀑布(漈)消失。

④在今浙江庆元县西南,与福建松溪县交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庆元县:百丈山在“县西二十里。悬岩孤峭,下有龙湫”。

⑤一名潜山。在今浙江临安县西龙岗乡。海拔1620米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紫溪“水出县西百丈山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46引《吴兴记》曰:“尧遭洪水,此山不没,但余百丈,因以名山。”

⑥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新城县:百丈山“一名卓笔峰,鼍江绕其北”。

⑦又名华盖山。在今福建莆田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百丈山“在兴化东北。山有六岩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莆田县“夹漈山”条:百丈山“在夹漈之东,山延袤百余里。上有六岩,曰客厅、曰古仙、曰石塔、曰石伞、曰石楼、曰重元,幽奇万状”。

⑧即今福建将乐县北,与邵武县接界的羊角尖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百丈山“在县北一百八十里。《建安记》云,百丈山乌道昔越王于上设置台榭,与抚州南丰县分界,上有古兰若存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9延平府:百丈山“在将乐县北百八十里。悬崖绝壁,高出群山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将乐县:百丈山“一名羊角晶,又名钩刀山”。

⑨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百丈山“在襄阳县南二十里。传云:有麝香兽栖止久矣。刘表遣人采药遇麝香藏坎,得麝香数斗,如石莲,馨香芳馥,非世所有”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至元六年(1269)攻襄阳,“(范)文虎复率舟来救,来兴国又以兵百艘侵百丈山”。即此。

⑩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6房州:百丈山“在竹山县微江对岸”。

(11)亦名北障山。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3桂林府:百丈山“在灵川县北一十三里。又名把仗山。重峦叠嶂,绵亘数里”。

(12)在今四川名山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百丈县有百丈山。《寰宇记》卷77百丈县:“《图经》云:有一穴口,方园一百尺,深百丈。即汉王阳为益州刺史,行部至此兴叹,因之弃官。唐武德元年置百丈镇。”

(13)在今贵州铜仁市西一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铜仁府:百丈山“峰峦崒嵂,林木丛密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楼门

    汉长安城内桂宫的南门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帝为太子时,“初居桂宫,上尝急召,太子出龙楼门,不敢绝驰道,西至直城门,得绝乃度,还入作室门(未央宫北面别门)”。注引张晏曰:“门楼上有铜龙,若白鹤、飞廉之为名

  • 怀归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西北二十里。南朝梁属伍城郡。北周明帝时废入伍城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年)置,治今四川省中江县西北。齐属广汉郡。北周明帝初废。

  • 三汊港市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三汊港镇。清同治《南康府志》卷5都昌县:三汊港市“在治东五十里五都,水通柴棚”。

  • 苏家庄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四十五里苏家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宁晋县图:东北有苏家庄集。

  • 东农山

    又名连山。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弄栋县:“东农山,毋血水出。”

  • 湖趺山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归安县: 湖趺山 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一名长超山。山侧有湖,广二百顷,名湖趺漾”。

  • 下邽县

    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故县村。西汉属京兆尹。北魏初移治今市东北巴邑,改名下封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)复为下邽县,属冯翊郡。十一年(615)移治今下市北吉镇。唐属华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辽上京城遗址

   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波罗城。辽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(918)建,初名皇都,后改称上京,府名临潢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城高二丈, 不设敌楼, 幅员二十七里。……其北谓之皇城,高三丈,

  • 孔提县

    北魏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。寻入于南朝宋,属北阴平郡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大明四年(460),“索虏寇北阴平孔堤,太守杨归子击破之”。即此。西魏兼置孔提郡。北周郡县俱废。

  • 常渠

    在今山西文水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文水县 “西十里有常渠。 武德二年, 汾州刺史萧��引文水 (今文峪河) 南流入汾州”。在今山西省文水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汶水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