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渠

白渠

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记载:西汉武帝太始二年(前95),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于郑国渠之南开凿, 自谷口(今陕西礼泉县东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、栎阳(今临潼县北),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北)东南注入渭水。“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, 因名曰白渠”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元以后,渠道渐废。其上游历有修改,如宋凿丰利渠,元凿王御史渠, 明凿广惠渠、通济渠,清凿龙洞渠,而下游则仍其旧。清末渠身缺漏,灌田仅二百顷。1926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②亦名北渠。在今宁夏中卫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宁夏中卫:白渠“在卫城东二十里,溉田九十顷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白渠“旧长四十二里,溉田一百七十顷。今曰北渠,长五十里,溉田一百一十八顷”。


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西汉太始二年(前95年)开凿。为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故称。自谷口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(今高陵县鹿苑镇)、栎阳(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北)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东南)南注入渭水(今渭河)。长200里,溉田 4500 余顷(约合今28万亩)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、元以后,上游历有修改。1930年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水

    ①洛水支流。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,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二经》:“蔓渠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竹箭。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卢氏县:“熊耳山在东,

  • 刚县

    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。东汉改属济北国。西晋改为刚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。属泰山郡。东汉永元二年(90年)改属济北国。三国魏属东平国。西晋改为

  • 亨州

    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羁縻霸州置,治所在嘉会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桃坪乡古城。一说在今汶川县西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东北与汶川县西北邻近地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北宋政和四年(11

  • 斯洨水

    古水名。由今河北石家庄市东流,经栾城县北、辛集市南,东流入故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真定国绵曼县: “斯洨水首受太白渠, 东至入河 (按: 指漳河)。” 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: 斯洨水“

  • 司徒岭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,接宁乡县界。《宋史·蛮夷二·梅山峒蛮》:“于是遂檄谕开梅山,蛮瑶争辟道路,以待得其地。东起宁乡县司徒岭,西抵邵阳白沙砦。”即此。

  • 青强店

    即青强岭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

  • 夷宾县

    唐贞观元年(627)改盐泉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二十里。三年(629)废入伏羌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以盐泉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甘谷县西。属秦州。二年废。

  • 老羌

    指沙皇俄国。清康熙初张缙《城外集》:“西北则乌龙江从塞外而南趋,苍莽渊浩,莫知其所自起,乃老羌入犯之冲要也。老羌或名罗车,地近西洋。”

  • 两广

    ①总督名。明景泰三年(1452)置,成化元年(1465)兼广东、广西巡抚,驻梧州府(治今广西梧州市)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总督只兼巡广西,驻肇庆府(治今广东肇庆市)。隆庆三年(1569)又置广西巡

  • 八仙洞

    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锦屏山(阆中山)。清道光《保宁府志》卷6:八仙洞“嘉庆十六年,川北镇罗思举所开凿,八仙像并纯阳瓜皮诗于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