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元坝
即今贵州赤水市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 曾于此置仁怀县。
即今贵州赤水市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 曾于此置仁怀县。
即辖鲁。今西藏曲松县西北下洛。
又作冠子街。即罐子街。今湖南衡南县(驻衡阳市) 东南七十二里冠市镇。
北魏改宣义郡置,为襄州治。治所在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北齐废。北魏改宣义郡置,治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。北齐废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东境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中,有“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阿萨克族”。清末民初并入安冲土司。
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七十二里,与司空山相对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鸾山 “以形似名”。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创鸾山书院于此。
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郢州置,治所在江夏县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鄂州: “取鄂渚以为州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江夏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鄂州。辖境约当今
①即教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殽山 “县东南八十五里。亦曰效山,又讹为罩山。即 《山海经》 所云 ‘教山,教水出焉’ 者也”。②一作崤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
隋开皇三年(583)以避讳改中乡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大业初属淅阳郡。唐属邓州。金移治渚阳镇(即今河南内乡县)。清属南阳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属南阳
北宋置,属漳浦县。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三十里旧镇。
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葫桥。清道光 《江阴县志》 卷2: “葫桥镇四保,县西十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江阴县西南有 “葫桥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