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副都统
清光绪七年 (1881) 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珲春城 (今吉林珲春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珲春、延吉两市相邻地区。宣统元年 (1909)裁。
清光绪七年 (1881) 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珲春城 (今吉林珲春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珲春、延吉两市相邻地区。宣统元年 (1909)裁。
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一名坛头山。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象山县“东门山”条下:“又南十里有大门、担子、石坛等山。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,有南北壳、莱蓝等澳,可以避
即定莋县,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: 定莋县 “在卫治南”。
亦名奴列河。即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东北流入海之纳比耳河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卷24: 大长岛 (今库页岛) “东流入海者九”,白恬必河东北二百余里为 “奴列河口”。
即今新疆阿合奇县西苏木塔什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乌什》: 松塔什山 “在乌什西南,额尔齐斯哈喇山西南四十里,北当孔道。因山名地,亦称松塔什”。
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,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,城北有碎叶水。”
在今湖北郧县城东北四十八里梅铺。1975年在石灰岩溶洞 (又称龙骨洞) 中发掘出三颗猿人牙齿化石,齿冠完好。时代早于北京猿人,为我国第五个猿人化石发现地点。
明正统中置,属永定卫。治所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茅岗村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改属安福县,十三年 (1735) 改属永定县。又称茅冈司。明置,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西北茅冈。属岳州。清废。
即鸭儿看。今新疆莎车县。《明史·西域传·坤城》: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牙儿干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 铁龙隘 “在县东北,接江西安远县界,或以为铁炉隘。万历初,贼叶楷据此作乱,寻讨平之。今隘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