珞黄山
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珞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 珞黄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下有珞黄镇。《巴中记》 谓之东穷峡”。
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珞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 珞黄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下有珞黄镇。《巴中记》 谓之东穷峡”。
即浈昌县。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3南雄州:昌水“贞、昌二水合流,故县曰真昌。后以国讳改曰保昌”。
一名挠沟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北。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 北魏军围邓城,“慧景南出过闹沟,军人蹈藉,桥皆断坏,虏军夹路射之,军主傅法宪见杀,赴沟死者相枕。山阳取襖杖填沟,乘之得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
①又称东路右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额热格策金呼都格井一带。②又称西路右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
辽北境部族,属西北路招讨司。即蒙古诸部中之札剌亦儿部。据《史集·部族志》 记载,游牧于斡难河(今蒙古国鄂嫩河)、怯鲁连河(今克鲁伦河)地区。《史集·成吉思汗纪》:扎剌亦儿部在怯鲁连河,契丹发兵讨之,破
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(后)》: 崇祯五年 (1632) 三月十七日,“至寒风阙”,即此。
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山寺。清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5:北禅寺“在北门外五里土楼山下,又名永兴寺。湟中古寺第一,即阚骃所谓西平亭,北有土楼神祠者是也”。
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青、冀二州置,治所在龙沮县 (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)。北齐移治朐县 (北周改朐山县,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。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,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海州,天宝元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天目山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 禅源寺 “在于潜县天目山狮子岩右,元建,名狮子正宗寺。本朝康熙初僧玉琳重建,后毁。雍正十一年再建,赐今额”。1941年被日本飞机炸毁。
①春秋时纪邑。后入齐。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三十里瓦城。《春秋》: 庄公元年 (前693),“齐师迁纪郱、鄑、郚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昌邑县 “訾城”条: “鄑亦读訾,本 一城也。唐武德二年置訾亭县,属
明崇祯三年 (1630) 改青山长官司置,属敷勇卫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九庄镇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西北九庄。属敷勇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