珉玉坑
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。《元和志》 卷9新息县: “珉玉坑,在古息城东南五步,周回一百五十步,深三尺,其玉颜色洁白,堪为器物,隋朝官采用,贞观中亦令采取。其后为淮水所没。开元中淮水东移,珉坑重出,其玉温润倍胜昔时,蔡州至今以为厥贡之首。”
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中。隋时于此置官采贡玉。唐初为淮水没,开元中淮水东移,复出玉。后又没于淮水。
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淮水中。《元和志》 卷9新息县: “珉玉坑,在古息城东南五步,周回一百五十步,深三尺,其玉颜色洁白,堪为器物,隋朝官采用,贞观中亦令采取。其后为淮水所没。开元中淮水东移,珉坑重出,其玉温润倍胜昔时,蔡州至今以为厥贡之首。”
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淮河中。隋时于此置官采贡玉。唐初为淮水没,开元中淮水东移,复出玉。后又没于淮水。
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,治所在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北)。隋开皇中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滁州置,治所在清流县(今安徽滁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滁州。南朝梁
明嘉靖十年(1531)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黔江县:石胜关,“《志》云:县与施州卫散毛宣抚司接境。正德以后,施州诸土司往往与川蜀诸土蛮表裹奸宄。嘉靖十年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十五里,当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之右岸有城陵山,山有故城。” 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龙舟峪关“在祁县东南九十里,南通沁州,北通徐沟,两壁皆山,旁有胡甲水。旧有巡司,今裁”。
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 (前河),为渠江支流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达州: “东有渠江,通川江之下流,西南入渠县界,合于巴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绥定府一》: 通川江 “在府城南门外。即渠江,一名东关水。
元置,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(槐树驿)。明为槐树马驿。
即今陕西富县西黑水寺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清光绪 《泸州九姓乡志》 卷1: 铅矿坪 “在九姓西南三十里。相传山出白鼠黑铅矿。乾隆八年、十一、十五等年开棌,俱无效。厂员孙国球、刘承高等,先后详请封闭”。
即今甘肃武山县西二十五里榜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宁远县:广吴水,“《志》云:源自岷州,流绕广吴山下,因名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县:“西有广吴水。”
①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。当东淠河与西淠河汇流处,称西两河口。清同治《六安州志》卷5:两河口在“州南八十里”。②亦称东两河口。即今安徽六安市南东河口镇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《津渡》:两河口在“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