玳瑁山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明置,属漳浦县。即今福建漳浦县治。清嘉庆五年(1800)于此置云霄厅。1913年改为云霄县。
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二十八里。《明史· 李祯传》: “虹桥关为松城咽喉。”关因桥名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31 《边防记》: “漳腊下七里为虹桥关,系松城北隘。《志》云: 松州北二十里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民路接驾桥巷口。初为梁陆僧瓒故宅,舍为重云寺 (一作重玄寺)。北宋初改为承天寺。宣和中又改能仁寺,后合称承天能仁寺。又名双峨寺。元至正十六年 (1356) 张士诚据为王府。二十年 (
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三道岭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0哈密厅:三道岭驿,“回语呼塔勒齐。注:言有寄居人也。旅店一,居民十家,泉甘流畅。按三道岭为西行穷八站之首”。
明隆庆六年(1572)蒙古土默特部首领、明封顺义王俺答在其驻地建,万历三年(1575)赐名归化城(取“归附王化”之意)。蒙古名库库河屯(意为青城),俗呼大板升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。清代迭经扩建,
①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。汉置利县于此。②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十四里勐宋。③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“辅岩城”条下:利城,“唐置铁冶处。宋至和中废”。(1)
明置,属南海卫。治所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:东莞守御千户所“在(东莞)县南东莞县旧城内。洪武二十七年置,有砖城,周三里有奇。环城为池,一名南头城,备倭指挥亦驻于此”。明洪武
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),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夸吕立,始自号为可汗,居伏俟城,在青海西十五里,虽有城廓而不居,恒处穹庐,随水草畜牧。”
在今云南广南县北,接广西界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清乾隆十一年 (1764) 改威远堡置,属中卫县。在今宁夏中宁县东恩和乡。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: 威远堡 “明万历间建。国朝乾隆十一年改名恩和堡。道光间倾圮,民皆筑庄以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