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河南陕县老城东北侧。春秋时为晋邑。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年 (前630),郑烛之武见秦伯曰: “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设版焉。” 杜注: “焦、瑕,晋河外五城之二邑。”战国属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襄王五年 (前314),秦 “围我焦、曲沃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故焦城在陕县东北百步古虢城东北隅,周同姓也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陕县: “有焦城,故焦国。”

②西周初封国,姜姓。即今安徽亳州市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武王追思先圣王,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。” 春秋为陈邑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三年 (637),楚成得臣帅师伐陈,“遂取焦、夷,城顿而还”。秦置谯县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裴骃 《集解》 误作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。


古国名。(1)西周初封国。姜姓。在今安徽省亳州市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武王追思先圣王,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。”春秋为陈邑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三年(前637年):楚成得臣帅师伐陈,“遂取焦、夷,城顿而还”。秦置谯县。《史记》裴骃《集解》误以为在今河南省陕县西。(2)周初封国。姬姓。春秋属晋,战国属魏,后又属秦。在今河南省陕县西。因焦水而得名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年(前630年):烛之武见秦伯曰:“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。”杜注:“焦、瑕,晋河外五城之二邑。”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五年(前314年),秦“围我焦、曲沃。予秦河西之地”;《秦本纪》:惠文王更元十二年(前313年),“樗里疾攻魏焦,降之”:皆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赫岭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陆赫岭“在河阳县东北。山脉自罗藏山奔驰延亘,至此突起,高秀嶻嶪,望之赫然。宜良路南道经其下”。

  • 庐江王国

    西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)分淮南王国置,都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。景帝四年(前153)徙庐江王为衡山王。武帝元狩初,衡山国除,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。

  • 沙湃口

    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后卫:沙湃口“在卫西北。万历中,哱拜作乱,结套寇为应援,遂入沙湃口,旋败去”。

  • 赤鼻矶

    又名赤鼻山、赤壁山、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黄冈县:“南滨大江,西北岸有赤鼻矶,非嘉鱼之赤壁。”

  • 朝天关

    明置,属广元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五十里朝天岭。《明史·曹变蛟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由七盘关入蜀,洪承畴 “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,过七盘、朝天二关”。即此。清广元营设把总驻此。

  • 徐沟县

    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一里徐沟镇。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。古旧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东南徐沟镇。属太原府。元属冀

  • 称多县

    1938年析玉树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周均 (今青海称多县)。以称多部落为名。在青海省北部、巴颜喀拉山南麓与通天河北岸之间,东南邻四川省。属玉树藏族自治州。面积1.3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辖4镇

  • 凤屿盘光桥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:凤屿盘光桥“在府东北二十里。旧为石路,潮至不可行。宋宝祐中,建桥百六十间,长四百余丈”。

  • 大铺墟

    即大埔墟。即今广西柳城县(大埔镇)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柳城县图:县北有大铺墟。1950年移柳城县于此。

  • 盐井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以产井盐而名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