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雀寺
在今四川道孚县城西北尼措山脚。乾隆《雅州府志》: “噶达西北一百七十里地名灵雀寺,乃西藏往来之大道。”为康区黄教十三寺之一。清于此设宁安营。“灵雀”,藏语意为“向阳海”,因寺前有大湖泊,名尼(鱼)措(海)贡巴(寺)。灵雀为“尼措”的音变。寺始建于康熙初,1982年修葺,主体建筑为一座三楼的大雄宝殿,宏伟壮丽,寺院及僧房为高墙环绕,宛如一座城镇。
在今四川道孚县城西北尼措山脚。乾隆《雅州府志》: “噶达西北一百七十里地名灵雀寺,乃西藏往来之大道。”为康区黄教十三寺之一。清于此设宁安营。“灵雀”,藏语意为“向阳海”,因寺前有大湖泊,名尼(鱼)措(海)贡巴(寺)。灵雀为“尼措”的音变。寺始建于康熙初,1982年修葺,主体建筑为一座三楼的大雄宝殿,宏伟壮丽,寺院及僧房为高墙环绕,宛如一座城镇。
清置,属上驷院。驻地在今内蒙古商都县东达布逊(盐淖)一带。后废。
即今与雅砻江合流以上的金沙江。在四川、云南间。东汉至南朝称淹水。许慎 《说文解字》: “淹水出越巂徼外,东入若水。” 《水经·淹水》: “淹水出越巂遂久县徼外,东南至青蛉县,又东过姑复县南,东入于若水
五代周太祖郭威陵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三十六里周家村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太祖纪》: 后周太祖郭威死后,“葬于嵩陵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郑州新郑县: “周太祖嵩陵,在邑界自然山下。”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牙里不藏思八万户。藏文史籍《汉藏史集》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牙里不藏思八(雅桑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
亦作拂林。隋、唐时对东罗马 (拜占庭) 帝国的称呼。都城在君士坦丁堡 (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)。《隋书·裴矩传》: “北道从伊吾……至拂菻国,达于西海。” 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拂菻 “古大秦也。……贞
①春秋战国楚邑,在今河南南阳市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缪公五年 (前655),晋献公灭虞、虢,虞大夫 “百里傒亡秦走宛,楚鄙人执之”。后地入秦,秦昭襄王十五年 (前292),“攻楚,取宛”。秦、汉置宛县
即今辽宁普兰店市北沙包镇。旧属复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1945年由酉阳、秀山二县析置,驻龙潭镇(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酉阳、秀山二县。1945年由酉阳、秀山两县析置,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。1949年撤
又名白岔山。或作奔盏山。蒙古语意为神山。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、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。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。
①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广信县(今广西梧州市)。《异物志》:苍梧即刺桐,“岭南多此物,故以名郡”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都庞岭、大瑶山以东,广东肇庆、罗定以西,湖南江永、江华以南,广西藤县、广东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