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火井

火井

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火井镇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2:“临邛火井一所,纵广五尺,深二、三丈。井在县南百里。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。诸葛丞相往视之,后火转盛。执盆盖井上煮盐,得盐。入于家火即灭。”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火井沈荧于幽泉,高焰飞煽于天垂。”刘逵注:“蜀郡有火井,在临邛县西南。火井,盐井也。”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临邛县“有火井,夜时光映上昭。民欲其火,先以家火投之。顷许,如雷声,火焰出,通耀数十里,以竹筒盛其光藏之,可拽行终日不灭也。井有二,一燥一火。取井火煮之,一斛水得五斗盐;家火煮之,得无几也”。

②在今四川自贡市一带。为天然气井。清乾隆《富顺县志》:火井“在县西九十里。井深四五丈,大径五六寸,中无盐水,井气如雾,燧㶿上腾,以竹去节入井中,用泥涂口,家火引之即发火……光芒异于常火,声隆隆如雷殷地中。周围砌灶,盐锅重千斤,嵌灶上煎盐,亘昼夜不息。如不用,以水泼之,火即灭”。

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火井乡一带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火井“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。地洼若池, 以火引之,则有声隐隐然发于地中,少顷炽炎。夏月积雨停水,则焰生水上,水为之沸,而寒如故。冬月水涸,则土上有焰,观者至焚其衣裾”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),在伏龙山下穿井得火。今油井、气井、盐井林立。

④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9蓬池县:火井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水涸之时,以火投其中,焰从地中出,可以御寒,移时方灭。若掘深一二丈,颇有水出”。

⑤在今云南开远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“火井在州东北三十里。其水溢出于田,常有烟气,投以竹木则火燃,夜则有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宴亭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樊山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广宴亭“在武昌县西樊山。唐广德中,樊口津吏欲为候舍,元结验之图记,以为故孙吴游宴地,乃谕县令马珦建亭,名曰广宴。结为之记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樊山

  • 万安州

    唐龙朔二年(662)置,治所在万安县(今海南省万宁县北旧州)。开元九年(721)徙治陵水县(今海南省陵水县东北)。天宝元年(742)改名万安郡,至德二年(757)改为万全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万安

  • 阳山关

    秦置,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北锣寨岭上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佗即移檄告横浦、阳山、湟谿关曰:‘盗兵且至,急绝道聚兵自守!’”《元和志》卷29阳山县:“故关在县西北四十里茂溪口……北当骑田岭路。”秦置,在今

  • 高丽屯站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第一站” 条下: “高丽屯站在铁岭县北十里。”

  • 峨山县

    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以夜郎县改名,为夜郎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便水市。乾元初为业州治。 大历五年 (770) 为州治。 五代时废。②1929年改嶍峨县置,属云南省。治

  • 孙武墓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平门外西北。《越绝书》卷2:“巫门外大冢, 吴王客齐孙武冢也, 去县十里。”《吴地记》载:“平门……亦号巫门,西北二里有吴偏将军孙武坟。”

  • 留固集

   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留固镇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留固集,距城二十五里。”

  • 广泽县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改广德县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仁寿元年(601)改名连山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广德县置,治今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仁寿元年(601年)改

  • 神符海口

    即神投海口。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峨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建平府: 神符海口“在府南境,义兴城南。永乐十年,张辅等讨陈季扩,破之于神投海口。……神投或曰即神符海口是也”。

  • 沈师桥市

    即今浙江慈溪市东三十四里师桥镇。清雍正《慈溪县志》卷1:沈师桥在“县(旧治慈城镇)西北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