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滇池

滇池

又称滇池泽。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��至滇池, 方三百里,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,以兵威定属楚。” 对滇池的解释,《文选·蜀都赋》 刘逵注引谯周 《异物志》: “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,似如倒流,故俗云滇池。” 王先谦 《汉书补注》: “颠与滇同,以颠主义,顶也,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。” 近人于希贤在 《滇池地区的历史地理》中,解释为滇池水系的奇河倒流现象。近年,人们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怀疑。任乃强 《华阳国志校补图注》认为: “其为夷语旧称可知,安得有取于颠倒之义哉。”刘琳 《华阳国志校注》 认为: “盖滇本当地少数民族对此湖的称呼,汉人译其音加水旁作滇耳。” 唐代,滇池仅指南部的水海,北部的草海又称昆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昆池,“土蛮亦呼名滇池。案今晋宁川中,自有大池在东南,当是滇池。水不可呼池,乃蛮不能别”。


古称大泽、滇池泽。滇与甸同音,系古代彝民所指“坝子”,意“坝子中的湖泊”。又称昆明湖、昆明池。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滇池县“滇池泽在西北”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有泽水,周围三百里,所出深广,下流浅狭,如倒流,故曰滇池。”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昆州晋宁县(今县东北晋城):“有滇池,周三百里。”《蛮书·山川江源第二》:“今晋宁川中,自有大池在东南,当是滇池。”为断层陷落而成。湖面海拔1886.3米,历史上面积为现有面积的3倍,由于历年围湖造田,现存面积297.9平方千米,最大水深5.87米,蓄水量11.69亿立方米。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,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。主要入湖河流有盘龙江、东白沙河、宝象河、洛龙河、大河等。盛产银鱼、鲫、鲤、虾。具供水、防洪、航运、养殖之利。湖面烟波浩渺,景色佳丽,湖滨旅游景点有大观楼、西山龙门、太华寺、华亭寺、筇竹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前旗

    俗称布哈公旗。即和硕特北前旗。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。后迁今天峻县西北。

  • 和林格尔壁画汉墓

   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八十里新店子小板申村东。1971年发现。墓主为东汉使持节乌桓校尉。为多室砖墓,分前、中、后三主室和三耳室,全长19.85米。墓壁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五十余幅,榜题二百五十多项

  • 扎格斯台

    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。清及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。

  • 万村市

    即今江西德兴市西南万村乡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万村市“在德兴县西南八十里。宋初置酒坊。元废。

  • 咸宁驿

    明初置,在今湖北咸宁市西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裁。

  •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元大德十一年 (1307) 改和林等处元帅府置,治所在和林 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)。辖境相当今蒙古国、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,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及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、新疆乌伦古河以北地区。皇

  • 都邦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纡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。北宋庆历时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。属桂州所领羁縻纡州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废入忻城县。

  • 张练塘

    又称章练塘。在今浙江省嘉善县东北,上承三白塘,东流入今上海市青浦区界。明夏原吉诗:“塘名章练起何时?试问村翁尽不知。”

  • 大闾洋

    即今浙江温岭市东南隘顽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台州府太平县:海“在县东南二十里, 曰大闾港,亦曰大闾洋”。

  • 四安溪

   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泗安塘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:四安溪“在长兴县南四十三里。源出四安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四安溪“在县南三十里。自四安山引流而东南,广德州境之水亦流合焉,下流注于苕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