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 治所在襄贲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海安郡。南朝齐改东海郡置,治涟口县(今江苏涟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、沭阳等地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海西郡。
古道路名。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。隋开皇五年(585),率益、汉二州兵所开,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。以石门山为名。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、云南盐津、昭通、宣威,南抵曲靖。
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析山鹿县东部置,为长州大安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。隋属朔方郡。唐贞观七年(633)为长州治。后属宥州。宋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
古山名。又称卑犹山、万安山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阳山。《吴越春秋》:越王葬吴王于秦余杭山。即此。
1944年由丹寨、台江两县析置,驻小丹江 (在今贵州雷山县东)。以境内雷公山为名。1949年升为雷山县,并移治丹江镇。1944年(1943年批准,1944年正式成立)由丹寨、台江两县柳江、清江河两流域
即今贵州福泉县南走马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走马坪寨“旧为控扼苗蛮之处”。在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。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,贵州巡抚冯岳于此置哨堡,属播州宣慰司。
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二十四里叶枝乡。清为叶枝土千总王氏驻地。纳西语“叶”为蛟龙,“枝”为起来,意即起蛟的地方。因曾发生过泥石流,故名。
1947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诸城、日照二县析置,治白庙子村(今山东五莲县西白庙)。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。1949年徙长城镇(今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)。1950年迁洪疑镇,即今五莲县治。在山东省东南部。
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庄公二十年(前674),“王及郑伯入于邬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缑氏“有邬聚”。即此。
即柴家集。今安徽阜南县北柴集镇。清乾隆《阜阳县志》 卷4: 柴家集在 “西乡六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