湟河郡
亦作河湟郡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黄河城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径黄河城南,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。” 会贞按: “湟、黄二字通用,或以此黄河为湟河之讹。” 北魏属鄯州。北周以后废。
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一带。属凉州。北魏、西魏、北周属鄯州。后废。
亦作河湟郡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黄河城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径黄河城南,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。” 会贞按: “湟、黄二字通用,或以此黄河为湟河之讹。” 北魏属鄯州。北周以后废。
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一带。属凉州。北魏、西魏、北周属鄯州。后废。
一名皇藏峪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九龙山中。相传楚汉相争时,汉高祖刘邦曾藏匿于此。山顶有瑞云寺,为北宋端拱二年 (989) 建。寺旁有皇藏洞、拔剑泉、洗钵池、九龙窝、仙人床、观景峰等胜迹。
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墟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海州: 墟沟营 “在州东北。《舆程记》: 州东北六十里至塔儿湾,又北三十里为南城,又北三十里为大村,又东北三十里即虚沟营也。又三十里渡海岛,为海州北出山
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。《寰宇记》卷95秀州:“置州之时析嘉兴县之崇德等九乡于义和市置县,以乡为县名。”自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吴越于此置崇德县,至1958年县废,悉为崇德县治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1引《舆地纪胜》云:“(夔州)城东有东瀼水,公孙述于水滨垦稻田, 因号东屯。东屯之田,可得百许顷, 稻米为蜀第一。”唐诗人杜甫寓夔州时居此,写了不少咏
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四里马头村。明永乐中设巡司。清设通州判驻此。
指齐西部地。《孟子·告子》:“绵驹处于高唐,而齐右善歌。”注:“高唐,齐西邑。绵驹处之,故曰齐右。”
秦筑,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南张胡村一带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步高宫,在新丰县,亦名市丘城。”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,酋水南出倒虎山,西总五水,单流径秦步高宫东,世名市邱城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京兆府渭南
亦名休屠泽、西海、猪野泽。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40姑臧县:白亭军“因白亭海为名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52:“白亭海,白亭水色洁白,因以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“按舆图,今三岔河自镇番东
①南齐隆昌元年(494)析平乐郡安宁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安宁市和易门县地。南朝梁末废。②南朝梁大同中置,属东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西魏属集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①大清河支流。古称滱水。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,曲折东流入河北中部白洋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浑源州: 滱水“发源州东南五十里枪峰岭,经灵丘、广昌二县境,出倒马关,入直隶唐县界,谓之唐河”。②上游曰赵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