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川道
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舟曲、文县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清水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,治天水县(今甘肃天水市)。属甘肃省。辖天水、秦安、清水、徽县、两当、礼县、通渭、武山、伏羌、西和、武都、西固、文县、成县等县。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陇南、文县等县市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舟曲、文县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清水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,治天水县(今甘肃天水市)。属甘肃省。辖天水、秦安、清水、徽县、两当、礼县、通渭、武山、伏羌、西和、武都、西固、文县、成县等县。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、礼县、宕昌、陇南、文县等县市以东,通渭、秦安、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)置,治所在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、浚县,山东冠县西部地区。汉高帝四年(前203)改为赵国。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。秦始皇十九年(前2
①汉曰雷陂。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葬隋炀帝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江都县: “东十 一里有雷塘,贞观十八年,长史李袭誉引渠,又筑勾城塘,以溉田八百顷。” 宋以后渐湮废。《方舆
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,属湖广辰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。寻改属靖州卫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后改属黎州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置古州厅。
在今河南封丘县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封丘县:云响城,“按《史记》云,吴、晋率诸侯会于黄池,莫不云集响应,共筑此城。因以为名”。
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大盐井村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大盐井土百户。
春秋地名。即今山东汶上县东北桃城村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年(前713),“公会齐侯、郑伯于老桃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“桃乡城”条引刘煦曰:“任城有桃聚,即桃乡也。”
一作咀剌建国。国都在低宝那城(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流域)。唐置昆墟州都督府于此。
亦名瓠丘、阳狐、阳胡城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清水又东南径阳壶城东,即垣县之壶丘亭。”即“阳胡城”。
在今山西运城市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昭襄王十一年 (前296),“ 齐、韩、魏、赵、宋、中山五国共攻秦,至盐氏而还”。《正义》: “按掌盐之官,因称氏”。其南有盐池,掌盐之官驻此,故名。古邑名。战国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皇城乡安平故城内。田单,战国时齐将,临淄人。初为市吏。燕将乐毅伐齐时, 田单退守即墨(在今山东平度东南),先用反间计,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。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,一举收复失地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