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渤海

渤海

又作勃海。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。先秦古籍中已见于记载,如 《战国策· 齐策一》:“苏秦为赵合从,说齐宣王曰: ‘齐南有太山,东有琅邪,西有清河,北有渤海,此所谓四塞之国也。……。’” 即是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 称为 “渤澥”。《索隐》 引 《齐都赋》 云: “海傍曰勃,断水曰澥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 注: “师古曰,勃澥,海别枝也。” 因在大海之旁,故以为名。


古称勃海。伸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式内海。为辽宁、河北、天津、山东三省一市所环抱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齐……北有渤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八年(前219年),始皇东行郡县,“于是乃并勃海以东,过黄、腄,穷成山,登之罘,立石颂秦德焉而去”。《史记·正义》:“勃作渤”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东说齐宣王曰:“齐南有泰山,东有琅邪,西有清河,北有勃海,此所谓四塞之国也”,即此。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,其分界线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,南至山东半岛北侧的蓬莱角。海岸线长达2500千米,海域面积77284平方千米。平均深度为18米,最深处70米。有三个主要海湾:北面的辽东湾,西面的渤海湾,南面的莱州湾。主要岛屿有庙岛群岛、长兴岛、凤鸣岛和菊花岛。入海河流有黄河、海河、滦河和辽河等。盐度低,年平均值仅30‰,冬结冰,冰期3个月。海洋资源丰富,盛产对虾、蟹和黄花鱼。渤海湾和莱州湾一带,历来是中国主要产盐区,以西岸的“长芦盐”最著名。海底富石油和天然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葵园狭

    一作葵园峡。在今甘肃兰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 中平二年(185),张温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边章、韩遂。慎“引军围榆中城,而章、遂分屯葵园狭,反断慎运道。慎惧,乃弃车重而退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卷58作

  • 浦州

    唐武德八年 (625) 置,治所在南浦县 (今四川万县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万州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改南浦州置,治南浦县(今重庆万州区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

  • 桑木垭

    即今贵州习水县东桑木镇。明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杨氏,永宁土官率兵二千扼守于此。清代为桑木丫场。1932年设镇。在今贵州省习水县南桑木场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杨氏,永宁土官率

  • 丁庄湾

    在今河北沽源县西南三十里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将岭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将岭 “在府西百余里。上有黄王寨”。

  • 印渚镇

   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六十二里印渚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3于潜县:印渚山,“传云渚次石文似印,因以为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桐溪“又西南流,复折而东,周旋盘回,是为印渚”。民国时置镇,1969年毁于洪

  • 九鲤湖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九鲤湖。位于万山之巅,是一个天然的石湖。湖的四周林木葱笼,千岩竞秀,怪石嶙峋,溶洞百态。山巅瀑布历九漈而下,更为人所赞道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称:江西庐山之三叠泉、浙江雁荡山之龙湫“

  • 广宁中后千户所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治所在杏林堡(即今辽宁绥中县绥中镇)。清初废。顺治初,济尔哈朗等与明兵激战于此。康熙间设佐领,乾隆时设巡司。明宣德五年(1430年)置,治今辽宁省绥中县。属广宁前屯卫。明末废。

  • 云飞寨

    在今湖南邵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云飞寨“在邵阳县西八十里”。

  • 结觉土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置,属沙骂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北则觉乡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