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又名清原。春秋时晋地。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三年 (前596),“秋,赤狄伐晋,及清”。杜预注: “清,一名清原。”

②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“国书、高无邳帅师伐我,及清”。杜注: “齐地,济北卢县东有清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 “以清水所经而名”。

③春秋时卫地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夏,公及宋公遇于清”。杜注“清,卫邑。济北东阿县有清亭”。

④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齐 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即此。

⑤春秋时郑邑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 “清人在彭。” 即此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东阿旧治西。《春秋》隐公四年(前719年):“公及宋公遇于清。”即此。(2)又名清原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三年(前596年):“赤狄伐晋,及清。”参见“清原”。(3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七年(前574年):齐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(4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:齐“帅师伐我,及清”,即此。(5)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卢王屯

    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安次县:卢王屯,“汉初贞绾屯军与刘贾夹攻燕者,绾寻封燕王,因名曰卢王屯”。

  • 河朔

    泛指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尚书·泰誓中》: “王次于河朔。” 孔传: “渡河而誓,即誓而止于河之北。” 《三国志·魏书 ·袁绍传》: “威振河朔,名重天下。”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北地。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惟

  • 扶来县

    唐仪凤二年(677)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后废。

  • 刘家港

    ①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。为娄江入海处。元时海运漕粮由此出海。延祐元年(1314)昆山州治曾徙于此,至正十七年(1357)复回原址。当时曾号为“六国码头”。明永乐三年(1405)郑和下西洋,亦由此出

  • 县前溪

    ①在今福建大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大田县:县前溪“在县治南。源出德化县界,环绕北出,县境诸溪涧水悉流入焉,东北入尤溪县境。亦谓之大溪,即尤溪之上源也”。②即今广东平远县北之仁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

  • 文英营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南文英乡。旧名文英隘,亦曰文英堡。清设守备驻此,雍正十年(1732)改设都司。

  • 同家堡

    北宋置,属德顺军。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屯家堡。

  • 力山

    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一》:“藤峡、府江之间为力山,力山之险倍于藤峡。……力山又有僮人,善傅毒药弩矢,中人无不立毙,四姓瑶亦惮之。”正德年间,王守仁镇压藤峡瑶族起义,瑶人“奔入永安

  • 卓泥土司

    清置,属洮州厅。治所即今甘肃卓尼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洮州厅: “诸土司皆贫弱,地什九入卓泥杨氏,幅员千余里,南与松潘接。”1937年改为卓尼设治局。

  • 南汝河

   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下游为南汝河。以支流��水为正源。 明嘉靖末,��水改道东流注澺水 (称洪河), 遂以源出泌阳县东北之支流水为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