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淳耀县

淳耀县

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赤淳县东部及耀县西北部析置,治桃渠源 (今陕西淳化县北秦河乡桃渠塬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后徙安社村 (今淳化县东北南村乡安社村)。1940年还治桃渠源。1943年移治庙湾 (今陕西耀县西北庙湾镇)。1949年4月撤销,并入淳化、耀县二县。


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冬由陕西省赤淳县东区与耀县一部析置,治今铜川市耀州区柳林乡庙湾村。以二县各一字为名。1937年迁安社村(今属淳化县),1940年又迁桃渠源(今属淳化县),1943年春又迁陈家楼子村,同年冬复迁回庙湾村,旋再迁西寺;同时,原淳化县北部划入赤水县。1949年撤销,恢复各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昉村

    一名任公村。在今安徽歙县北四十里,富资水上源之一昉溪傍。《南史·任昉传》: “出为新安太守,在郡不事边幅,率然曳杖,徒行邑郭。人通辞讼者,就路决焉。为政清省,吏人便之。卒于官,唯有桃花米二十石,无以为

  • 吉阳溪

    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吉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:吉阳溪“源出延平府顺昌县界,流入境。经叶坊驿口入于西溪”。

  • 苫山

    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卷23: 苫山 “在县 (按指东阿县旧治,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) 西二十里。平地一丘,状如旋螺。旁为雨山,又西为关山”。山下有苫山村。

  • 淡洋隘

    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北二十四里朱阳乡驻地淡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青田县: 淡洋隘 “明初刘基言,温、处之间有地名淡洋,僻绝岩险,民多负贩私盐,萃逋逃为梗,宜设巡司涖之是也。今有淡洋巡司,洪武五年建”。

  • 北林

    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宣公元年(前608),“楚蒍贾救郑,遇于北林”。即此。

  • 贵霜州

    唐永徽中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。后废。唐羁縻州名。属何国,治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。辖境相当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八境台

    在今江西赣州市北章、贡二水合流处。建于北宋嘉祐年间(1056—1063),宋郡守孔宗翰作《南康八境图》。苏轼《八境图序》云:“《南康八境图》者,太守孔君之所作也。君作石城,城上楼观台榭,东望七闽,南望

  • 五花嶂

    在今广东和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五花嶂“在县北二十里。邑之负山也。高五百余丈,春夏之间,杂花如绣”。

  • 高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高州置,属湖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电白县 (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村)。大德八年 (1308) 移治茂名县 (今高州市),属海北海南道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、茂名、电白、

  • 上津郡

    南朝梁置,属南洛州。治所在上津县(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)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二年(618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上州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西魏大统时改上州。隋义宁二年(6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