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军
①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楚州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端平元年 (1234) 改为淮安州。
②南宋咸淳七年 (1271) 置,属淮南东路。治所在五河县 (今安徽五河县北浍河南岸旧县湾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(1)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楚州置,治淮安县(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)。端平元年(1234年)改为州。(2)南宋咸淳七年(1271年)置,治五河县(今安徽五河县南)。属淮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①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楚州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端平元年 (1234) 改为淮安州。
②南宋咸淳七年 (1271) 置,属淮南东路。治所在五河县 (今安徽五河县北浍河南岸旧县湾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(1)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楚州置,治淮安县(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)。端平元年(1234年)改为州。(2)南宋咸淳七年(1271年)置,治五河县(今安徽五河县南)。属淮南东路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五河县地。元初废。
1949年置,治所在合肥县 (今安徽合肥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及河南永城、江苏江浦等县地。1952年4月撤销。1949年4月以安徽省北部地区设置(省级)。行政公署驻合肥市。1952年撤销,与
亦作拔曳固。隋、唐铁勒 (勅勒) 十五部之一。分布于今蒙古国东南乔巴山一带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一》: 隋大业间 “韦纥乃并仆骨、同罗、拔野古叛去,自为俟斤,称回纥。…… (唐贞观间) 乃以回纥部为瀚海,
即馆觉。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官觉”。
又名九顶山。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北。清康熙《沁州志》卷1:灵空山“在(沁源)县西北六十里。其势峭削,四围石壁如屏,西与霍太山相连。岩洞幽深,林木葱郁,上下径路陡峻,石磴盘折,俗呼为十八盘。半空有仙、峦二桥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红门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山高三里,有大、小红门口,为戍守处”。
1942年1月伪满改东安街置,为东安省会。治所即今黑龙江密山市。1945年8月废。
清置,属榆次县。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八里源涡村。清时商业繁盛。古镇名。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。清为大聚落,是商旅止宿之地。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
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新泰县“小汶河”条下:广平河“源出宫山,西南流二十里,入小汶河”。
北魏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