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南郡

淮南郡

①三国魏黄初四年 (223) 改淮南国置,治所在寿春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巢湖、肥西以北,塘河以东,凤阳、滁州市以西地区。太和六年 (232) 为楚国,嘉平元年 (249)复为淮南郡。西晋辖境扩大,东南至大江。东晋太元中改为南梁郡。隋大业初又改寿州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复为寿州。

②东晋成帝咸和初侨置,东晋末割丹阳郡之于湖、芜湖两县为境。属扬州,治于湖县 (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旋属扬州。南齐复属南豫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

③南齐侨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阁口县 (今河南桐柏县东南)。后废。

④西魏析南阳郡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安化县 (今湖北随州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北周置,属南郢州。治所在东新蔡县 (今河南潢川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三国魏嘉平初改淮南国置,治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属扬州。东晋太元中改名南梁郡。南朝宋又改淮南郡,旋复为南梁郡。隋大业间又改寿州为淮南郡,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为寿州。(2)东晋咸和初侨置于于湖(今安徽当涂县南),后割于湖、芜湖二县为实土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当涂、芜湖、繁昌、南陵、铜陵等县地。隋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胜山

    ①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得胜山“在府西北三十里。宋绍兴初,韩世忠败金人于大仪,还军至此,因名”。②在今安徽宿松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宿松县: 得胜山在 “县南四十

  • 沔南县

    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南地析置,治所在新堤镇(今湖北洪湖市)。1945年8月废。

  • 盘石镇

    元置,即今山东曹县治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曹州: 洪武二年 (1369),“州治自北徙于盘石镇”,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曹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徙曹州治此。四年降州为曹县。(2)今镇名。

  • 南丫场

    亦作南垭场。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。

  • 高陂

    又名高陂水。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7城父县: “高陂,县南五十六里。周回四十三里,多鱼蚌菱芡之利。”

  • 九墩子滩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长江中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7:九墩子滩“在江上游瞿唐峡内,离城七十里”。水底有巉岩乱石,每年自十月起至次年三月止,水枯石现,巨浪汹涌,号为险滩。

  • 铜锣峡

    又名石洞峡、黄葛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。《元史·步鲁合答传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“进攻重庆,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 铜锣峡在“府东二十里。悬崖临江,下有园石,如铜锣

  • 红香炉

    即今香港之香港岛。清设红香炉汛,有千总驻防。《筹办夷务始末》(道光朝)卷30,道光二十一年(1841),总督彦伯寿奏折:“香港为商船内驶必由之路,其岛曰红香炉,上有营汛居民,并非偏僻小港可比。”在今广

  • 晖华殿

    十六国后赵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太武殿旁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 石遵僭位后,“太武、晖华殿灾,诸门观阁荡然”。

  • 飞仙岭

    一名威风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四十里。清乾隆《广元县志》:飞仙岭“三面环江,峭壁千仞。上有观名飞仙观,一面与前山相接,其间起一阁,名飞仙阁。为径行大路,亦栈道中之险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