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涧水

涧水

①在今山西洪洞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,西南径霍山南,又西径杨县故城北。……其水西流入于汾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涧水 “有二源,一出岳阳县安吉岭,一出岳阳县堆金里,合而西流,至洪洞县南入于汾”。

②即今河南西北部涧河。与谷水会合后,二水互为通称,或称谷水,或称涧水。《尚书·洛诰》: “我乃卜涧水东、瀍水西。” 《禹贡》: “伊、洛、瀍、涧,既入于河。” 涧水下游即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,但对涧水上游河段诸家说法不一: (1) 《汉书·地理志》弘农郡新安县: “ 《禹贡》 涧水在东,南入洛。” 《水经·涧水》: “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,东南入于洛。” 指源出今河南新安县南东北流至洛阳西注入涧水之王祥河。(2) 伪孔传曰: “涧出沔 (应为渑) 池山。” 《水经·谷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左会北溪,溪水北出渑池山,东南流注于谷,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。” 即指源出今河南渑池县西之涧水,东南流会谷水。(3) 《水经·涧水注》: “又按河南有离山水,谓之为涧水。水西北出离山,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,而南流注于谷。” 水源出今河南新安县东北,东南流至洛阳市西北与古谷水 (今涧河) 合流入洛。

③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茗盈州: “南有观音岩,涧水出焉,下流入于丽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太平府》: 涧水 “在茗盈土州南。源出观音岩,过岩穿洞,直抵州南。又有三小涧水出山谷间,亦至州前合流,入养利州界。其水狭小,石岩层叠,不通舟楫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。(2)《尚书·洛诰》:“我乃卜涧水东,瀍水西。”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伊、洛、瀍、涧,既入于河。”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,上游各家解释不一: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;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;一说即离山水,源出今新安县东北,下游入于今涧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仁亭

    在今河南修武县境。东汉延熹二年(159)封欧阳参为仁亭侯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修武县:仁亭“后汉延熹二年,以诛梁冀功,封尚书令欧阳参为仁亭侯,是也”。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境。东汉延熹二年(159年),

  • 海剌都营

    即海剌都堡。今宁夏海原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海剌都堡在 “州北二百十里。亦曰海剌都营。……今有海剌都营仓”。明成化四年(1468年)改天都寨置,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,属平凉府。后废。

  • 祥兴府

    南宋祥兴元年 (1278) 升广州置,治所在南海县 (今广东广州市)。旋改为翔龙府。

  • 沈岭

    亦名姜维岭。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五十里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延熙二十年(257),姜维欲向秦川,“复率数万人出骆谷,径至沈岭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。三国蜀延熙二十年(257年),姜维

  • 定川溪

    即今四川筠连县西北筠连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定川溪 “在县治西北。乱流自山而下,汇积成溪,其下流入石门江,注于大江”。

  • 嘉宁监军司

    西夏置,为十二监军司之一。治所在宥州 (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)。后废。

  • 便县

    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。东晋省入郴县。陈永定三年(559) 复置,隋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高帝分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。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。惠帝元年(前194年)封

  • 洋卓雍错

    又作洋卓云错海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 《程站》: 曲水至白地,由甘坝山 “下山,沿洋卓雍错海岸纡折而行,柴草稀少,沙路平坦,五十里至白地”。

  • 大坑口

    别名龙川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十里,大鄣水西岸。元置坑口务,明初废。为龙川胡氏祖居地。明成化戊戌(1478)进士、户部尚书胡富,嘉靖戊戌(1538)进士、兵部尚书胡宗宪均为本村人。现存有“龙川胡氏宗祠”、

  • 排调长官司

    清置,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排调镇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