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安镇

海安镇

本海安县,后废为镇。北宋属海陵县,即今江苏海安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1943年为紫石县治。1948年复改海安县。


(1)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、新通扬运河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17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,人口11万。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海安县,为县治;后县废。唐太和五年(831年)置海安场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置海安镇。1943年为紫石县治。1948年复为海安县治。1952年设海安区,1958年改公社,1965年复置镇。1995年田庄、海南、海北三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、蚕茧等。有机械、丝织、纺织、建筑、电子、化工、造纸、印刷、酿造、服装等企业。通扬、通榆运河及328、204国道经此。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,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,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,韩紫石故居,苏北区党委、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及华中新四军、八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等。(2)在浙江省瑞安市东部,东邻海。面积8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所,人口7850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建千户所,名海安所。镇名渊此。1931年置海安镇,1935年为海冈乡,1949年称海安乡,1956年省入场桥乡。1964年为海安公社,1984年复为乡,1993年改置镇。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。产稻、糖蔗。为新兴工业城镇,有陶瓷、五金、紧固件、标准件等厂。有公路与温分公路连接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海安所城海阳门、蔡雄纪念馆等。(3)在广东省徐闻县南部,临琼州海峡。面积3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海安埠,人口8110。港口建于北宋,原名博涨。明改海安,取“海疆安宁”之意。民国时曾建镇。1950年属徐闻县第一区。1958年属附城公社,1961年析置水上公社。1974年改称海安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琼州海峡北岸玄武岩台地区。主产稻、甘蔗、蔬菜。有船舶维修、制砖、石灰等厂。琼雷交通要道。为207国道终点。有渡海轮渡码头。名胜古迹有杏磊古港、石灵寺、响水潭瀑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门道

    古道路名。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。隋开皇五年(585),率益、汉二州兵所开,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。以石门山为名。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、云南盐津、昭通、宣威,南抵曲靖。

  • 卫国军

    唐方镇名。光化元年(898)改宁塞军置,治所在延州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五代梁改名忠义军。唐方镇名。唐光化元年(898年)以宁塞军改名,治延州(今延安市)。领延、丹、鄜三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、子长二

  • 柴潭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南三里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南宋绍定六年 (1232),孟珙与元将共攻金蔡州城,“珙进逼柴潭立栅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城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六年(1233年),孟珙与蒙古军共攻

  • 字县

    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北。东汉废。

  • 大庄窝

    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大庄河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滦州图:“南有大庄窝,刘家河把总驻此。”

  • 北和州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置,治所在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。贞观三年(629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西)。贞观三年(629年)废。

  • 慈胡

    即慈湖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慈湖街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 裴注引 《吴历》 曰: “白燕见于慈湖。”

  • 小阜街

    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八十四里小阜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京山县北有小阜街。

  • 章水

    ①一名黟水。即今安徽黟县之漳河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 卷5黟县 《水源》: 章水 “出县北十八里章山。东南流二十七里至县界,又东南流五里合横江水。溉田十一顷”。②又名漳水、漳头水、欠水。在今安徽亳州市南,

  • 静居县

    唐显庆元年 (656) 置,属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天授二年 (691) 属静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静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静州。广德后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