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。1944—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。民国张维 《甘肃省县总分图》 武都县图,东有岸门口镇。
春秋时宋邑。战国属楚。在今山东鱼台县北古城集。《战国策·秦四》:“秦、楚之构而不离,魏氏将出兵而攻留、方与、銍、胡陵、砀、萧、相,故宋必尽。”方与即此。春秋战国宋邑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。《战国策·秦策
亦名新康港。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九里。杜甫有 《北风》 诗,自注云: “新康江口,信宿方行。” 即此。
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。乾隆九年(1744)移驻白塔城(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)。二十六年(1761)改置大通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置,治今青
即大茂山,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阜平县: 大茂山 “一名神尖”。今有神仙山,海拔1870米,当为神尖之巅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。清光绪《续修京山县志》卷16《变乱》:同治六年(1867)四月,提督鲍超击捻军,“大胜于杨家洚”。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源子港,“《志》云:县东百有二十里有破堽、竹子、白荡诸湖。其白荡湖亦曰民池湖。……皆回环相接,达源子港入江”。在安徽省南部枞阳县境。紧临长江北岸,属长江古
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南十五里。一名枉山。又名枉人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8引 《元和志》: 枉山 “一名善德山。在武陵县东九里。此山本名枉山,开宝中刺史樊子盖以善卷尝居此山,名善德山”。
唐建,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呼延村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 崛寺“在府城西北四十里。唐贞元中建,有李克用父子题名刻石”。后改名多福寺。宋末毁于兵火。明洪武间重建。现存
即白马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·契丹》 引胡峤记:(世宗)兀欲与(祖母)述律战于沙河,“述律兵败而北,兀欲追至独树渡,遂囚述律于扑马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祖山“契丹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