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济水

济水

①又作泲水。古四渎之一。包括黄河南、北两部分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。” 当指黄河以北部分; 又 “溢为荥,东出陶丘北,又东至于菏,又东北会于汶,又东北入于海”。指黄河以南部分。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,下游屡经变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垣县: “《禹贡》 王屋山在东北,沇水所出,东南至武德入河。”其时济水在今武陟县南入河。《水经·河水篇》: “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为沇水,又东至温县西北,屈从县东,东南过隤城西,又南当巩县北,南入于河。”这时济水当在今河南温县入河,略与今道同。黄河以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的 一条支派,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,古人遂目为济水的下游。据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和 《水经》 记载,其时济水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出,流经原阳县南、封丘县北,至山东定陶县西,折东北注入巨野泽,又自巨野泽北经梁山县东,至东阿旧治西,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,略同今黄河河道; 自泺口以下至海,略同今小清河河道。至《水经注》 时代自今荥阳东北以下至于巨野泽,有南济、北济二派,北济经今封丘县北、菏泽市南,南济经今封丘县南、定陶县北。自出巨野泽会汶水以下,又兼称清水。今上游发源处尚存,而下游为黄河及大、小清河所夺。

②或作泲水。即今河北赞皇、柏乡二县境之泲河。源出今河北赞皇县西南,东流经高邑县南,至宁晋县南,注入泜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房子县: “济水所出,东至廮陶入泜。”


古水名。(1)又称泲水,又作溪水、兖水。古为“四渎”之一。包括黄河南、北两部分:河北部分今仍名济水,源出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,惟其下游入黄河处历代屡有变迁;河南部分原系黄河所分支派,其分流处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,东流经原阳、封丘等县,至今山东省定陶县西,折东北入巨野泽,又自泽北出经今梁山县东,折东北经今平阴、长清、齐河、历城、邹平、博兴等县区,而入于海,经历代屡次变迁,故道或堙,或为他河所夺。(2)即“白河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牛河

    又作殿牛河。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,结雅河支流殿吉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泞泥河”条下: “铁牛河,在 (黑龙江) 城东北九百八十里。”清屠寄 《黑龙江舆图说·黑龙江城》: 宁尼河西南流,“有铁牛河

  • 汪吉宿灭秃里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一带。《元史·定宗纪》:元年(1246)正月,“张柔入觐于和林。秋七月,(贵由)即皇帝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”。

  • 赤土国

    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。《隋书·南蛮传》:“赤土国,扶南之别种也。在南海中,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。土色多赤, 因以为号。”

  • 竹塔市

    又名竹台市。即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竹塔市“在耒阳县东二十里”。

  • 石嘴镇

    北宋置,属五台县。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八十五里石嘴乡。(1)在吉林省磐石市中部。面积25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嘴,人口 8450。以山形得名。1949年为东来区,1956年置石嘴乡,1

  • 三春集

    即今山东东明县西南三春集镇。旧属河南长垣县,民国初置县佐。后划归东明县。

  • 经城县

    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武强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入宗城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兴元元年 (784),朱滔 “遣马实攻宗城

  • 白面峪

    在今江西崇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崇义县:白面峪“其北即上犹县金坑寨。正德中,王守仁平横水贼,分道出石人坑、白面峪、金坑是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白面峪“在崇义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
  • 水口寨

    北宋置,属邵武县。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水口寨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胡家窝铺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胡家镇。清康熙《广宁县志》 卷2: “小黑山铺二十里胡家窝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