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阳镇

洛阳镇

①北宋置,属西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北五十里双桂镇北洛阳坝。

②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二十五里东户村乡。清乾隆 《沙河县志》 建置志: 市集有洛阳。

③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南洛阳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阳湖县图: 东南有洛阳镇。


(1)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南部。面积56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洛阳,人口7000。原名永安里。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禹夫,曾任河南洛阳县尉,卒于任。其子扶棺归葬,改名洛阳。1949年为洛阳镇。1955年改乡,阳湖乡等先后并入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1999年戴溪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水果、淡水鱼等,尤以珍珠蚌、巨峰葡萄、水蜜桃著名。有珍珠加工、针织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等厂。常陆等公路经此。(2)在福建省惠安县西南部、洛阳江东岸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洛阳街,人口7360。据《闽中摭闻》载:唐宣宗微行至此,赞曰:“此间风景,类我洛阳”,故名。1956年置镇,1958年改上游公社,1961年改洛阳公社。1984年复置镇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高粱、甘蔗、龙眼、荔枝和相思树、马尾松。有滩涂养殖业和盐场。有石雕、工艺美术、皮革、塑料、食品、竹编等厂。324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洛阳桥、刘盟海墓坊、义波祠、昭惠庙、瑶台、金刚井。(3)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东南部。面积223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洛阳店,人口7000。因原址处洛水之阳,后迁今址,仍用原名。1950年为洛阳区,1958年改洛阳公社,1987年改置镇。有重晶石矿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,特产银杏、油桐、金头蜈蚣等。有重晶石粉、水泥、海绵等厂。为市东南部农贸集市。随安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纪念馆。(4)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西部偏南、南水上游。面积392平方千米。人口6710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洛洞,人口1370。由黄洛洞、洋洞各取一字并谐音成洛阳。1952年设洛阳乡,1958年属上游公社。1962年析置洛阳公社,1983年设区,1986年建乡,1993年建镇。地处天井山东北麓中低山地区。林产松、杉,为用材林基地之一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及冬菇、木耳等。深洞茶叶出名。有钨、锡、稀土等矿。有小水电厂。323国道经此。(5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。面积49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,86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洛阳街,人口1.25万。古名落阳,后改今名。1951年为环江县三区,1958年称红星公社,1959年改为洛阳公社。1962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、木薯及油茶、油桐等。有钢铁、水泥、氮肥、铁木具、农机等厂。红茂矿务局驻此。是县西部工商交通中心,金红铁路与洛茂铁路交会于此并设普洛站,公路通贵州及河池、宜州、融水等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业岛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中业群礁的中部。面积约0.33平方公里,是南沙群岛第二大岛。中国渔民向称铁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帝都岛。1947年改称中业岛,为纪念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派遣前

  • 急多飓遮城

   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火寻国 “其君治急多飓遮城”。

  • 芳华苑

    即唐东都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。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卷5载:神都苑“唐之东都苑,隋之会通苑也。又曰上林苑,武德初改芳华苑,武后曰神都苑”。

  • 治平县

    金升治平砦置,属德顺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。元初并入陇干县。古县名。(1)王莽时改平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废。(2)金时升治平寨置,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治平镇。属德顺

  • 田牌镇

   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南二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象牙潭

    在今江西丰城市北象牙村。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 永定 三年 (559),周文育讨余公飏、余孝劢,“自率众军入象牙江,城于金口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),“抚州刺史危全讽自称镇南节度使,

  • 断山泉

    在今湖南临湘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断山泉在 “县 (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) 南八十里。泉泻断崖之间,灌田百余顷”。

  • 昭义军

    唐方镇名。又名泽潞。至德元年 (756)置泽潞沁节度使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泽、潞、沁三州,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。广德元年 (763) 又置相、卫六州节度使

  • 北直隶

    明永乐初建都北京(今北京市)后,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,简称北直。以别于直隶旧都南京的南直隶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、河北大部和河南、山东小部分地区。清改为直隶省。简称北直。见“直隶”。

  • 紫帽山

    即今福建泉州市西紫帽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 《景物下》: 紫帽山 “郡之前案也。常有紫云覆其顶上”,故名。在福建省晋江市区西北15千米的紫帽镇。海拔518米。常有紫云覆盖,又因山形似古代官帽,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