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涧
又名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,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八年(383年)淝水之战时,刘牢之败前秦苻坚军于此。
又名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,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
古水名。又称洛水、青洛河。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八年(383年)淝水之战时,刘牢之败前秦苻坚军于此。
亦名来苏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十一年(545),交州刺史杨㬓讨李贲,前锋陈霸先败李贲于朱鸢县,“又败于苏历江口,贲奔嘉宁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
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。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,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。旧为淮河河曲,流急水湍,漕舟常有沉溺之患。
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 白龙寨 “又西有川江寨、陇村寨、调埠寨、珠场寨,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。
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上埠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萍乡县东南“紫家坑又十里至上埠”。在江西省芦溪县西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埠,人口1.2万。驻地因地势较高,历为萍乡东南
①北宋置,属汝阳县。在今河南汝南县境。②即今山东胶南市北之王台镇。西汉于此置柜县。民国属胶县,有县佐驻此。(1)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部、富屯溪西岸。面积22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台
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林边乡南约四里林利村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放索社 “离府治三百三十里”。 清设放汛。
明末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七十八里安抚司乡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在今青海西北部阿尔金山、祁连山、昆仑山间。东西长800公里,南北最宽处350公里,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。海拔2600—3000米。“柴达木”,蒙古语意为 “辽阔的地方”。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6:
俗名大石头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 “查山” 条引 《新志》 云: “相传仙人查玉成曾炼丹于此。今有浴丹井。”即“敬亭山”。
古族名。又作州靡、余靡、寿麻。《吕氏春秋·任数篇》:“西服寿靡”。高诱注:“寿靡,西极之国,靡亦作麻。”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 有“寿麻之国”。战国时期,寿靡约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