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马姑
即今四川石棉县南回隆彝族乡。清光绪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同治二年 (1863),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困于紫打地 (安顺场),“石达开至洗马姑”,即此。
即今四川石棉县南回隆彝族乡。清光绪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同治二年 (1863),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困于紫打地 (安顺场),“石达开至洗马姑”,即此。
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岭卫山 “在归顺州西一百五十里荣劳洞地。高耸延亘,拦隔交趾,为一州捍卫,故名”。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北双泉之上。北宋苏轼 《泂酌亭诗序》 曰: “丁丑岁六月,轼南迁过琼,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,以告其人,自是汲者常满。泉相去咫尺而异味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,迁于合浦,复过之,太守承议
简称碉门宣抚司。元初置,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天全、泸定、康定等县地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至元二年 (1336),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言: “碉门旧有城邑。中统中为宋人所
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吉州:南宋嘉定十五年(1222),“吉州为蒙古所据,金人侨置吉州于牛心寨,蒙古将木华黎自隰州攻拔之”。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黄陵寨”条下:
初名力士山,亦名石印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。唐改今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鄱阳山 “俗相传谓之石印,即鄱阳山是也”。
即今西藏拉萨市,西藏首府。吐蕃时名热萨,意为山羊背土。即以山羊背土建大昭寺之典故而命名。曾译为逻些或逻娑,后演变为拉萨或喇萨,藏语意为圣地。自吐蕃松赞干布迁都于此,向为西藏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196
即函谷关城。在今河南新安县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保定五年 (565),“冬十月辛亥,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”。又 《隋书· 李穆传》: “奉诏筑通洛城。” 唐贞观元年 (627) 新安县移治于此。在今河南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西魏改辅剑郡置,属始州。治所在武连县(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改辅剑郡置,治武连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功桥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
即今湖南慈利县西北索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九溪卫: 索口溪 “在卫治南。《志》 云: 卫东北有喝堡溪、斗溪、王富溪,卫东有龙馆溪、书院溪、大富溪、大河溪,卫南又有下阑溪,合索口溪为九溪。今索口已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