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泾阳县

泾阳县

①秦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安国镇油房庄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秦昭王六年 (前301),“泾阳君质于齐”。西汉改属安定郡。《后汉书· 隗嚣传》: 东汉建武二年 (26),“赤眉去长安,欲西北上陇,嚣遣将军杨广迎击,破之,又追败之子乌氏、泾阳间”。后废。三国魏复置。十六国后赵为陇东郡治。北周废。

②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析池阳县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三十里故县村。北魏属咸阳郡。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,景明初复置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迁治今泾阳县,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。属北地郡。西汉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属安定郡。东汉省。三国魏复置,仍属安定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后赵复置,为陇东郡治。北周废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赤眉起义军与隗嚣大战于此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、泾河下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792平方千米。人口49.7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泾干镇。西周泾阳邑,《诗经·小雅》“侵镐及方,至于泾阳”,即此。战国曾为秦国都(在今泾干镇西),因位于泾水之北,故名。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年)改置池阳县。前秦设泾阳县,治今县东南,属咸阳郡。北魏析县境北部置云阳县(治今口镇南长街一带),属北地郡。太和二十年(496年)咸阳郡治迁池阳县。北周于云阳县治兼置云阳郡,建德中将池阳县废入泾阳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云阳、咸阳二郡,泾阳移治今县,与云阳改属雍州。大业三年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云阳县治迁今云阳镇。贞观元年(627年)更名池阳县,八年复名云阳县。唐代属京兆府。五代后唐同光初云阳改属耀州,金代复属京兆府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降为云阳镇,并入泾阳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属咸阳专区,1953年属渭南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泾阳并入三原县,1961年复置,属咸阳专区。1968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区中部。秦修郑国渠,汉修白公渠,灌溉历史悠久。今为泾惠渠和冶峪河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油菜籽为主。是省粮棉基地之一。咸铜铁路、咸宋公路经此并设站。古迹有郑国渠渠首遗址,唐崇陵、贞陵,明代崇文塔。纪念地有中共安吴青训班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耶勒城守捉

    唐置,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北白杨河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 “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。”唐置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西北白杨河附近。属安西都护府。后废。

  • 宝墟

    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宝圩镇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宝圩在 “州北一百九十里”。

  • 乌兰浩特市

    1947年于王爷庙置,为兴安盟府驻地。治所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。1964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。1980年复设市,科尔沁右翼前旗驻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。兴安盟行政公署驻地。面积865平方千米。人口2

  • 北华州

    北魏明帝改东秦州置,治所在杏城镇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、甘泉、洛川、黄陵等县地。西魏改为敷州。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,治杏城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、宜君

  • 平州

    ①东汉初平元年(190)公孙度据辽东, 自号平州牧。三国魏分幽州东部地区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襄平县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不久废。西晋泰和十年(274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六股河以东,北票、阜新、铁岭以南

  • 龙鼻嘴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西南三十四里。清置汛,有把总驻此。1984年依苗语置默戎镇。

  • 修岭镇

    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修岭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 修岭镇 “在县西南十里,俗谓之秀岭。宋绍圣中置巡司,明因之”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) 裁。

  • 宋师岭

   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宋师岭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
  • 罗城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融水县。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。②清置,属汾阳县。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北十七里罗城村。(1)在江西省万载县东北部。面积156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城街,人口 2120。自三国

  • 朝解城

    亦作朝斛城。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符离县: “隋治朝解城。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