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泾州

泾州
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沛县 (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)。陈废。

②北魏神䴥三年 (430) 置, 治所在临泾县 (今甘肃镇原县东南)。后移治安定郡安定县 (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)。《元和志》 卷3泾州: “因 (泾) 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泾川、崇信、平凉、华亭、灵台及陕西彬县、旬邑、永寿,宁夏泾源等县市地。隋开皇初郡废,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安定郡。唐初复名泾州,仍治安定县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定郡。至德元年 (756) 又改名保定郡,并改县为保定县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泾州。金改泾川县。元复置泾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省泾川县入州,移今泾川县治,属平凉府。清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降为泾县。


北魏神䴥三年(430年)置,治临泾县(今镇原县东南)。取泾水(今泾河)为名。辖区约今甘肃省泾源、平凉、华亭、崇信、泾川、灵台,陕西省彬县、旬邑、永寿等市县及甘肃省镇原县部分地区。后移治安定县(唐改为保定县,金改为泾川县。今泾川县北泾河北岸,明移今治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安定郡。唐初复为泾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安定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泾州。辖区缩小,约今甘肃省镇原、泾川、灵台等县地。广德元年(763年)地入吐蕃。大历三年(768年)复置。为泾原节度使治。北宋属秦凤路。金属庆原路。元属陕西行省。明初省泾川县入州,属平凉府。清属甘肃省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泾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道

    即灵关道。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一说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凉山北麓。

  • 高平渠

    唐咸亨三年 (672) 开,在今河南安阳县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安阳县: “西二十里有高平渠。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,入广润陂。” 北宋至和中改名千金渠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境。唐咸亨三年(672年)

  • 雉鸡场山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塔河、漠河二县南境。自伊勒呼里山分出,又分为二支: 一支东北走,界于盘古河与额木尔河之间者,为额木尔山。一支东走,界于盘古河与呼玛尔河之间者,为伊昔肯山及察哈颜火山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

  • 新城郡

    ①战国楚怀王时 (前328—前299) 置,治所在新城 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城浑 “遂南交于楚,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。”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一带。②三国魏黄初元年 (220) 改

  • 青眉山

   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36延川县: 青眉山,“耆老云,后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”。

  • 栖霞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 栖霞岭 “旧多桃花,开时如蒸霞,故以栖霞目之”。岭有紫云、黄龙、栖霞诸洞。下有岳飞墓。

  • 虎冈山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北虎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虎冈山在 “县北五十余里。两山相合,林木阴翳。亦曰斧山”。

  • 聂都山

   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。章水出其下,山南为南源,山北为北源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赣水出聂都山,东北注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聂都山 “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。相传昔有聂姓者开都以居民,故名

  • 大塘县

    1913年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36年迁治通州里(今平塘县西南通州镇)。1942年与平舟县合并为平塘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定番州属大塘州判所辖地方

  • 刘家河口

    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大庄河。旧为青河入海处。明置刘家口关。清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