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泽州

泽州

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,治所在高都县 (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,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盖取濩泽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地。大业初改长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别置泽州,治所在濩泽县 (今山西阳城县),八年 (625) 移治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六十里端氏镇),贞观元年 (627)又移治晋城县 (今晋城市)。天宝初改高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泽州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南泽州,天德三年 (1151) 复改泽州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升泽州府。

②辽开泰中置,属中京大定府。治所在神山县(今河北平泉县西南察汗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平泉县、宽城满族自治县及迁西县一带。金承安二年(1197) 改名惠州。


(1)隋开皇初以建州改置,治高都县(后改丹川县,今山西晋城市东北)。大业初改为长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别置泽州,治泽县(今山西阳城县)。八年移至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)。贞观元年(627年)移治晋城县(今山西晋城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东南部沁水、阳城、晋城、高平、陵川等县市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升为府,置凤台县为府治。(2)辽开泰年间置,治神山县(今河北平泉县南察罕城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平泉、承德、宽城三县市地。金承安二年(1197年)改惠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润堡

    一作李润镇。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北。十六国后秦时为镇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华州治此。又作李润镇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。十六国姚秦时为镇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为华山郡治所。

  • 朔宁府

    北宋宣和五年 (1123) 改朔州置,治所在鄯阳县 (今山西朔州市)。金仍改为朔州。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置,治鄯阳县(今山西朔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西部及朔州市等地。寻地入金,改置朔州。

  • 博望县

    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信城

   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十七里。西汉置阳信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海丰县 “广武城” 条下: 信城,“在县北十里。《志》 云,韩信下齐时所筑城也。今名信城里”。

  • 印石山

    一名印字山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:印石山“在县治西。以山形方整而名”。

  • 绥宁砦

    北宋庆历五年(1045) 置,属原州。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原州: 绥宁砦 “领羌城、南山、颠倒三堡”。金属彭阳县。元废。

  •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简称。

  • 骐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六十里。东汉废。《寰宇记》 卷48 乡宁县: “县东南约六七十里有马头山,盖山形似马,因以为名。骐则马之骏异,盖县因山取名。”

  • 陡山河

    为小潢河支流。在今河南新县、光山二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 “梅林河” 条下: “县南九十里有陡山河,……东北流入官渡河。”

  • 黑洋山

    又作黑阳山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北。系一小丘,明属原武县。明前期黄河多次于此决口。《明史· 河渠志一》 黄河: 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“河水暴溢,决原武黑洋山”。今已淤于平地。古山名。洋,又作阳。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