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川郡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泸州置,治所在泸川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、泸县、富顺、隆昌、合江、纳溪、江安等县市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泸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泸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泸州。
隋大业和唐天宝、乾元间,曾改泸州为泸川郡。参见“泸州(1)”。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泸州置,治所在泸川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、泸县、富顺、隆昌、合江、纳溪、江安等县市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泸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泸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泸州。
隋大业和唐天宝、乾元间,曾改泸州为泸川郡。参见“泸州(1)”。
即今湖南益阳市西南志溪河。 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溪 “在益阳县西南五十里。 《名胜志》:溪多滩, 惟通小舟。 由锡山经石笋, 皆至险处。《县志》:
①在今北京市故宫西北北海公园南门西侧。初为辽、金御园一部分,时仅琼华岛(今琼岛)前水中一小屿。至元代,岛上建有仪天殿。元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21“宫阙制度”条载:“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。”明改仪天殿为
清雍正五年 (1727) 置,属镇沅府。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四里恩乐镇。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属镇沅直隶州,。道光二十年 (1840) 废入镇沅直隶厅。古县名。清雍正五
北宋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。元废。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,人口2500。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,后在此建石拱桥,故名马迹桥,镇因桥名。195
在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8常德府: 采菱城,“ 《武陵记》 云,其湖产菱,壳薄肉厚,味特甘香。楚平王尝采之。有采菱亭”。
即今广西靖西县西南龙邦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归顺州:“南:陇邦、壬庄、频峒各隘有汛。”
北魏置,属睢州。治所在临潼城 (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里潼郡村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灵璧、泗县等地。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复置,北齐改为潼郡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年)置,治临潼城(今安徽灵璧县东北)。辖
金边墙。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根河之北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载克烈汪可汗起兵来攻,铁木真“止军于阿兰塞,移辎重于失连真河上”。失连真河即今乌拉根河支流舍野日机河,“塞”在河之北,今图标为“成吉思汗
即蓝市城。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。为大夏都城。后为大月氏都城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大月氏国 “居蓝氏城”。
元末明玉珍置,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。明永乐五年(1407)改为安抚司。见“大旺安抚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