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宁营
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泰宁协,属四川都司。驻地在噶达城 (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),十三年 (1735) 驻地在化林坪 (今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北化林村)。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改为泰宁营,后移驻阜和 (今四川康定县) 改为阜和协。
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泰宁协,属四川都司。驻地在噶达城 (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),十三年 (1735) 驻地在化林坪 (今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北化林村)。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改为泰宁营,后移驻阜和 (今四川康定县) 改为阜和协。
在今陕西省北部。源出陕西白于山北侧,绕经内蒙古自治区南端,穿长城折向东南流径横山、榆林、米脂、绥德等县市,至清涧县河口入黄河。《元和志》卷4朔方县:“无定河,一名朔水,一名奢延水,源出县南百步,赫连勃
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 “坚至铜壁,(张)平尽众拒战,为(邓) 羌所败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 晋升平二年 (358) 胡三省注:“河、汾之间有铜川,其民遇乱,筑铜壁以自守,因曰铜壁。”
一名纥千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,与阳高县接界。《元和志》卷14云中县:“纥真山,在县东三十里。虏语纥真,汉言三十里。其山夏积雪霜。”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长垣县置,属滑州。治所在妇姑城(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司坡村)。《寰宇记》卷2:“以县南有古匡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东郡。唐属滑州。五代梁复改长垣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
又名龙安水。即今四川安县境之安昌河,为涪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安昌水“在县东南。源出三面山,合诸山溪之水,东流入安县界,又经绵州西而入涪水。亦曰龙安水”。
明置,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牛塘乡。
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本溪县:“小市在县市东九十里。”1960年本溪县迁治于此。
又作九弓桥或九公桥。即今湖南邵阳县东北三十六里九公桥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邵阳县图:县西南有九工桥市。
即今云南富民县西北二十六里者北。明为者功关,见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四》。
①一名向阳峡。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阳县: 金锁关 “岩崄插天,中断如辟,为汾水咽吭。汉、晋以来戍守处也。明初置巡司,寻废。隆庆初增筑关城,设兵防御,颇为严固”。②即今陕西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