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罗庙
即南海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庙内多波罗树,相传南朝梁时波罗国达奚司空所种。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7: 南海庙,“祀南海之神,退之为南海庙碑,乃其地也。庙植波罗树,种自海外来,树不著花,……庙有此树,古亦号曰波罗庙。左为浴日亭,登以望海,淼茫无际”。
即南海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庙内多波罗树,相传南朝梁时波罗国达奚司空所种。清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》 卷17: 南海庙,“祀南海之神,退之为南海庙碑,乃其地也。庙植波罗树,种自海外来,树不著花,……庙有此树,古亦号曰波罗庙。左为浴日亭,登以望海,淼茫无际”。
即可失哈里。今新疆喀什市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回语谓各色为喀什,砖屋为噶尔,地富庶,多砖屋也。” 清咸丰十年 (1860) 依《中俄续增条约》 辟为商埠。见“喀什市”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 贺虎溪 “源出 (永顺) 县东羊峰山”。
明末清初对居住在今俄罗斯石勒喀河以东,外兴安岭 (今斯塔诺夫山) 以南,黑龙江中游及精奇里江 (今结雅河) 流域一带的达斡尔、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。索伦部著名领袖巴尔达齐、博穆博果尔等于崇德年间归
辽置,为渌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临江市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辽改渤海神鹿县置,即今中国吉林省临江市与朝鲜交界处鸭绿江南岸地区。为渌州治。金废。
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可渡乡,临可渡河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可渡堡“在宣威州北可渡桥,今设巡司于此。有关”。
在今贵州水城县南。清置阿札汛,有把总驻此。
在今安徽含山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,豫州刺史鲁爽为薛安都所败,乃“留军大岘,使鲁瑜屯小岘”。胡注:“小岘在合肥之东,大岘又在小岘之东。”
唐建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回龙乡境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翼州有白岸城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中,攻吐蕃,“南道元帅论莽热来援,与战,破其军,进攻白岸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茂县北。唐贞元九年(793
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灵涧桥“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,上镌碧玉流三字,唐柳公权书”。为元至正十年(1350)建,为石砌单孔桥。崖壁有元、明、清诗文题刻。
①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郾师市西南。《公羊传·桓公十一年》: “古者郑国处于留。” 即此。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,故又名刘。②春秋郑邑,后为陈邑。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陈留郡陈留县注引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