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泗阳县

泗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泗水国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。东汉废。

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,属江苏淮扬道。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1年迁治众兴镇 (今泗阳县)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西。属泗水国。东汉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苏省北部、成子湖南岸。属宿迁市。面积 1488 平方千米。人口117.1万。辖1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。西汉元鼎元年(前116年)置泗阳县,故城在今县东。古泗水北岸,故名。据《地学杂志》1914年第二号载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“该县在汉为泗阳县,且泗水在县北”,故名。东汉省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于桃源镇置淮滨县,属泗州,寻废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置桃园县。县治在今锅底湖桃源滩附近,属淮安路。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。清因之,治城厢,属淮安府。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同名,复称泗阳县。1914年属淮扬道,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39年侵华日军占据县城,次年起泗阳县先后分建四个抗日民主政权,其中淮泗、泗阳两县属淮北行政区,泗沭县、运河特区属淮海行政区。1941年泗阳县城厢镇被毁后,迁治今众兴镇。1944年运河特区撤销,分别并入宿迁、泗阳、泗沭等县。1948年淮泗县并入泗阳县;次年泗沭县并入泗阳县,驻众兴镇,属苏北行政淮阴专区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淮阴专区。1970年属淮阴地区。1983年属淮阴市。1996年划属宿迁市。地处黄淮平原。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。中运河、废黄河、六塘河平行横贯全境,运北诸河汇入六塘河,辗转经灌河入海,运南诸水均直接流注洪泽湖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,并产蚕茧。山羊、淡水养鱼较发达。矿产有泥炭、铁锰结核、石油、硭硝、石英、磁土、卤碱、钾盐、耐火黏土等。工业有酿酒、纺织、化学、机械等,洋河大曲和红梅牌绢丝、四洋牌铲运机著名。特产金针菜、车轮饼、山羊板皮等。新长铁路、京杭运河和徐淮、泗沭干线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烈士陵园等。古迹有南宋名将刘世勋墓及穿城古井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烽火角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,大同河入海处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 泥涌河 (今大同河) “源出百峰山,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”。在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东。清设广海营把总防守。

  • 二郎沟

   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保安州:二郎沟“亦出矾山下,居民资以灌溉,东北流入于洋河”。

  • 方城

    ①战国燕邑,后为赵地。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悼襄王二年(前243),“李牧将攻燕,拔武遂、方城”,即此。西汉置方城县。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四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陈郡项县

  • 龙虎滩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南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图说》卷1:桂村水“屈西北经龙虎滩汛”。

  • 班禅六世塔

    即清净化城塔。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11号。是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 为西藏班禅六世修建的衣冠塔。

  • 南票煤矿

    在今辽宁葫芦市北南票镇一带。清代开采时,因领取龙票3张均在朝阳县南,故名南三票。光绪间归京奉铁路局开采,以效益差而停办。

  • 道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郾城县 (今河南郾城县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、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

  • 高平砦

    北宋庆历二年 (1042) 置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北二十五里曹洼古城。金废。

  • 僧道桥镇

    又名公道桥。即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 《扬州府志》 卷16 《都里》 引万历 《江都县志》 有僧道桥镇。

  • 当川堡

    ①北宋熙宁六年(1073)置,属熙州。即今甘肃康乐县西北流川乡(党川铺)。金升为县。②北宋置,在今陕西佳县西南乌镇当川寺。《宋史·高永能传》:“元丰初,夏兵二万犯当川堡,永能以千人与相遇,度不能支,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