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泌阳县

泌阳县

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上马县置,属淮安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唐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省入唐州。

②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以故比阳县地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古县名。(1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上马县置,治今河南省唐河县。属唐州。唐末为泌州治。五代唐以后为唐州治。明初省入唐州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南部。属驻马店市。面积 2682 平方千米。人口95.4万。辖6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泌水镇。因位于泌水(今泌阳河)北岸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唐州泌阳县:“以地有泌水经其阳,故以名之。”战国属楚。秦属南阳郡。西汉置比阳县,治今泌阳县城,属南阳郡。东汉、三国、西晋因之。北魏延兴二年(472年)改比阳县为阳平县,并置东荆州。西魏改东荆州为淮州。隋开皇初改阳平县为饶良县;五年(585年)改淮州为显州。大业二年改饶良县为比阳县,改显州为淮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显州,贞观九年(635年)改显州为唐州(治今泌阳县城),天宝初改置淮安郡,乾元初复名唐州,天祐三年(906年)唐州迁治泌阳县(今唐河县城),比阳县属唐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比阳县入泌阳县(即今唐河县)。明洪武初废泌阳县入唐州,十三年(1380年)复置泌阳县,治今泌阳县城,属南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南道,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,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,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,2000年属驻马店市。地处伏牛山、桐柏山低山丘陵和南阳盆地东部岗地平原区。泌阳河、沙河分别注入汉水和淮河。建有宋家场水库和板桥水库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籽、棉花、烟叶。矿产有石油、铁、钾、萤石、大理石、水晶石等。工业有制药、化肥、酿酒、榨油、罐头、农机修配、食品加工等。明泌铁路和确内、南驻,许泌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蒋庄遗址、太子岭遗址、老康庄遗址、吴王冢、焦芳坟、铜峰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湖河镇

    即今湖北枣阳市北五十里湖河乡。清有守备驻防。

  • 硷 (鹻) 厂门

    清建。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。《清 一统志·兴京》:硷厂边门 “在城南一百四十里。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三十里”。

  • 苏家湾

    即今四川资中县东沱江东岸苏家湾镇。民国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卷2:“苏家乡旧名苏家湾。在县东二十五里。为水程要冲,商船络绎不绝。明有苏家寺。今废。”

  • 道章山

   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平江县: 道章山 “四峰高耸,秀出群山,周围磊山如城,人多避盗于此”。

  • 资官县

    唐改咨官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北。一说在今威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县: 资官废县 “县有盐有铁,故曰资官”。武德六年(623) 改属荣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唐改咨官县置,治今四川省威远

  • 贾家场

   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贾家镇。民国 《简阳县志》 卷2: 贾家场,“ 《采访册》 按: 乾隆、咸丰两志并作在州北,距城五十里。创建 (于) 清康熙五十八年”。

  • 上苏阿

    即今四川巴塘县南苏哇龙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上苏阿土百户。

  • 一作防。西周封国。即今河南遂平县。春秋时灭于楚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三年 (前530),“楚之灭蔡也,灵王迁许、胡、沈、道、房、申于荆焉。平王即位,既封陈、蔡,而皆复之”。西汉置吴房县。古国名。西周封国

  • 明铁盖达坂

    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喀喇昆仑山之明铁盖达坂。其南为克什米尔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“由坯一克山口仍向西行七十里至明铁盖。阿格嘴向正南行一百里过明铁盖达坂通坎巨堤。”“明铁盖”,维

  • 高宛

    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乡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 田忌为齐将,“孙子谓田忌曰:‘重踵高宛’”。指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即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孙子曰:“军重踵高宛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