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阴县

河阴县

①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河水 “东径河阴县故城北。又东径九原故城南”。

②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。东魏为河阴郡治。隋开皇初属洛州,大业初废入洛阳县。

③唐开元二十二年 (734) 置,属河南府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七十里任庄。会昌三年(843) 改属孟州。金属郑州。元徙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北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徙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省入荥泽县。1913年析荥泽县复置,属河南豫东道。1914年属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1年并入广武县。

④辽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。以在桑干河之阴,故名。金大定七年(1167) 改为山阴县。

⑤1912年由荥泽县析置,治河阴乡 (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)。1931年与荥阳县合并,设立广武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土城子。属五原郡。东汉末废。(2)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。属司州。北魏明帝时废入洛阳县,正始二年(505年)复置。《洛阳伽蓝记》: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,尔朱荣“军于芒山之北,河阴之野”。即此。隋初移治今宜阳县东,大业元年(605年)废入洛阳县。(3)辽置,治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南山阴城。属应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山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唐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析汜水、荥泽、武陟三县地置,以地当汴河口,便于漕运,管河阴仓。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黄河南岸,属河南府。会昌三年(843年)改属孟州。金、元、明属郑州。元、明时治所屡迁,均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废入荥泽县。1921年析荥泽县于河阴乡复置,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。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,改名广武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定堡

    ①北宋筑,在今陕西府谷县北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仁宗庆历元年(1041),民乏饮水,麟、府将张亢以“(府)州北沙坑有水泉,为筑安定堡,置兵守之”。②北宋置,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元升为安定

  • 安化门

    唐长安外郭城南面偏西的一门。隋初建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北山门口村东约半里处。

  • 湖熟镇

    宋置,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汉、晋为湖熟县治。1950年曾在附近发现商周时期青铜文化遗址,后被命名为 “湖熟文化”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部,跨秦淮河支流句容河两岸,南邻句容市。面积109平方千米

  • 双髻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永宁县:双髻山“在县东北二十里。绝顶有双髻并峙,状若髻然”。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双髻山“亦名笔架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莆田

  • 温汤

   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。《魏书·陆丽传》: 和平时,为侍中司徒,“疗疾于代郡温泉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, 又屈径其城北。王莽更名安德也。《魏土地记》

  • 茗山

    ①在今湖北蒲圻市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蒲圻县: 茗山 “在县北十五里。产茶”。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。《水经· 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,溪水南出茗山,山深回险,人兽阻绝。”③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十五里。

  • 东陈镇

    即今江苏如皋市东东陈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如皋县东有“东陈”。(1)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北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陈,人口 4500。六朝时已有东陈村记载,宋设东陈

  • 武山砦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西威远岛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东莞县: 武山砦 “在县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 “虎门寨” 条: “武山寨在县南武山,与虎门相应援。”

  • 河咡坎镇

    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磨池乡。民国 《乐山县志》 卷1: “河二坎,明时设。距城东四十里。……为通荣县之要道。旧名河咡坎。”

  • 石屏县

    1913年改石屏州置,后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即今云南石屏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南部、红河北岸。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。面积 3090 平方千米。人口29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异龙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