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县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武垣县置,为瀛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河间市。大业初为河间郡治。唐复为瀛州治。北宋为河间府治。元为河间路治。明为河间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武垣县置,治今河北省河间市。初属瀛州,后改河间郡。唐属瀛州,宋为河间府治,元为河间路治,明、清为河间府治。1990年撤销,改设河间市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武垣县置,为瀛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河间市。大业初为河间郡治。唐复为瀛州治。北宋为河间府治。元为河间路治。明为河间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武垣县置,治今河北省河间市。初属瀛州,后改河间郡。唐属瀛州,宋为河间府治,元为河间路治,明、清为河间府治。1990年撤销,改设河间市。
又作都班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一百一十六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69感恩县: “取感恩水以为名。” 唐属儋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元丰四年 (1081) 复置,
即今四川简阳市南新市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简州: 新市铺 “在州南二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河间市北六里。《晋书·东海王越传》:东瀛公腾镇邺,“携并州将田甄,甄弟兰、任祉、祁济、李恽、薄盛等部众万余人至邺,遣就谷冀州,号为乞活”。《寰宇记》卷66河间县:乞活城,“《郡国志》云:太安中
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阳信县 “桑落墅” 条下: 黄巾寨,“相传汉末黄巾屯聚处”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部。属商店镇。人口753。明永乐年间,因村址系东汉末年黄巾寨兵营遗址
在今云南文山县南二十四里古木街。清代以原枯木司地置,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。嘉庆二十五年 (1820) 改属安平厅。后属文山县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封四年 (前107),“北出萧关,历独鹿、鸣泽,自代而还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西汉元封四年(前107年),武帝“北出萧关
即今甘肃岷县东马坞乡。清康熙《岷州志》卷4集场:有马坞集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岷县东部。马坞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450。明始称马坞镇。因古为贩马集市得名。产当归。有食品加工厂。为与礼县、武山县接壤处的重
一名甘溪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7广州南海县: 菖蒲涧 “一名甘溪。裴氏《广州记》: 菖蒲生盘石上,水从上过,味甘冷,异于常流。《南越志》: 昔交州刺史陆允之所开也,至今重之。每旦辄倾
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景德路。原为五代吴越金谷园故址。明为宰相申时行宅。清为汪氏“耕荫义庄” 的一部分,更名环秀山庄。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堆砌的假山,保存完好,为苏州湖石假山中之冠。今园内尚留有补秋